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90今日阅读:6今日分享:31

养老保险应该如何补充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和员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按照量力、自愿的原则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用以保证员工在退休之后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因此,企业年金又被称为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二支柱”。
方法/步骤
1

换言之,企业年金是在社会基本养老金之外的补充养老金,由企业和员工共同出资,通过投资运营实现收益并将此收益全额计入员工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形式。

2

​最早起步于1990年的国务院31号文,明确了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三个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之后几年,随着基本养老保险的逐步普及,相关部门开始着手完善企业年金政策并于2004年出台《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该保险对于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企业年金保险如何购买呢?

3

一、 购买条件   办理企业年金的企业必须是已经办理了社保并建立了集体协商机制的企业,此外,除了企业和职工,企业年金还涉及到四个当事人: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受托人可以委托相关金融机构管理基金个人账户,托管基金财产或负责基金投资管理。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制衡关系——账户管理人主要负责核对缴款汇总数据,接触不到基金财产;托管人主要负责保管基金财产,监督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行为,没有基金财产支配权;投资管理人主要负责基金投资,具有保值增值职责,但没有基金使用的支配权,也接触不到基金财产。

4

​二、购买程序   1)企业按照规定准备报送材料;  2)受托金融机构代企业将材料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获得备案号;  3)企业将劳动部门审核通过的报送材料和年金回执复印一份,章之后连同原件报税务部门,税务部门查验后给回原件;  4)与有资格的受托金融机构签订受托管理合同,受托人与其他有资格的金融机构签订账户管理合同、投资管理合同和托管合同;  5)企业将受托管理合同,受托人将账户管理合同、投资管理合同和托管合同报劳动行政部门报备;  6)将企业和员工的个人账户信息提交给账户管理机构建账;  7)根据企业年金实施方案向托管银行缴纳第一笔企业年金费用;  8)投资管理人开始投资运作,基金开始增值;托管人向退休的计划成员发放养老金。   企业年金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5

​企业年金保险是指企业及其雇员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提高雇员退休后生活水平、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进行重要补充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

6

​众所周知,选择商业养老年金必须考虑两个重要因素:一是退休前的职业、收入预期和收入的方式;二是退休后的社会养老保险收入、个人期望的养老生活和消费安排。对这两者的考量就是我们正确购买商业养老年金保险的需求总量。退休前的职业、收入预期和收入的方式既影响投保商业养老保险的方式,也决定每个人的购买能力。如果退休前的职业相对稳定、收入增长预期明确的人在选择养老保险时可以选择15年至20年等长期稳定缴费的投保方式,轻松而有计划地实现补充养老的目的。而对于自由职业者或者个人收入波动较大的人群,则须考虑收入状况选择一次缴清或者采用5年至10年等短期缴费方式进行投保,在个人高收入时期有计划配置商业养老年金保险,平衡未来养老保险所需。但不论何种职业,每个人在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合适年龄是一样的,30岁至45岁期间是最适合投保商业养老保险的年龄,道理很简单,个人的养老钱必须提前准备。如超过45岁年龄来选择投保商业养老年金保险,养老金的积累时间较短,投保人缴费较高,保障程度相对较低。​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