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048今日阅读:162今日分享:23

熬中药的正确“姿势”,您做对了吗?

您会熬中药吗?在窗口发药时,经常会遇到患者朋友咨询熬中药的问题。中药汤剂的煎煮是一门学问,历来是有讲究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知识,相信看了下面这张图,人人都会熬中药了。
工具/原料

中药、砂锅、水

方法/步骤
1

煎前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但夏季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注意,不可使用60℃以上的水浸泡,以免使药材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遇热凝固、淀粉糊化,不利于药物成分的溶出

2

加水量:受饮片重量、质地影响,一般用水量以高出药面3~5cm为宜,第二煎应酌减,每剂药的总煎出量,成人400~600ml,儿童100~300ml

3

煎煮火候及时间:遵循“先武后文”的原则,通俗地讲,就是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第一煎煮沸后煎20分钟为宜,第二煎煮沸后煎15分钟为宜

4

滤汁:应趁热,因为久置后药液温度降低,一些有效成分会因为溶解 度降低而沉淀,加之药渣的吸附作用而有部分损失,因而影响疗效。滤药时应压榨药渣,使药液尽量滤净,将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用

5

煎煮次数:一般来说,一剂中药最少需要煎煮两次(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会先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第一次煎煮完成时,内外水液渗透压达到平衡后,药物的有效成分就不会再扩散到外部水液中,二次煎煮才能让药物有效成分得到充分释放,以确保疗效)

6

清洗问题:医院使用的中药饮片,并不是采收来后直接使用的,而是在饮片厂遵循科学净制工序后得到的各种炮制品。所以,中药在煎煮前不应水洗,否则反而会因一些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流失而使疗效大打折扣

7

特殊煎法举例(第二煎忽略)1.先煎:煅龙骨、煅牡蛎、龙骨、牡蛎、石膏、磁石、赭石、珍珠母、石决明、蛤壳、瓦楞子、鳖甲、龟甲、鹿角霜、自然铜、附子、生川乌、生草乌、马钱子、雷公藤(后五味须久煎1小时以上去毒)2.后下:薄荷、大黄(欲减弱泻下作用则需先煎)、番泻叶、降香、砂仁、白豆蔻3.包煎:车前子、旋复花、辛夷、马勃、五灵脂、蒲黄、葶苈子、滑石粉、枇杷叶4.另煎:西洋参、人参、西红花5.烊化:阿胶、鹿角胶、龟甲胶6.兑服:黄酒、竹沥水、姜汁、蜂蜜等液体中药7.冲服:三七粉、沉香、甲珠粉,琥珀8.用时捣碎:酸枣仁、砂仁、白豆蔻、牛蒡子、草豆蔻、决明子、益智仁、法半夏、瓜蒌子等果实种子类中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