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25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教你选择好的夏威夷公立和私立学校

公立和私立学校之间的一些差异显而易见。如何选择和决定,对你的孩子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在美国,公立和私立教育孰优孰劣,始终存在争论。根据2009年“大学校园”和“哈里斯互动”调查显示,因经济原因,近四分之一的父母正在考虑将其子女从私立学校转为公立学校。私立和公立学校看起来如此迥异。这就像苹果和橘子,两种不同的东西,如何公平地持有相同的标准?参观过这两种学校的家长都知道,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许多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偏见。有人认为,私立学校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学费高也理所当然。其他人则认为,公立学校提供更多真实的体验,在某些情况下提供田径和科学专业课程。公立和私立学校之间最基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方法/步骤
1

1,学费差异公立学校由联邦、州和地方税收支持。作为政府的一部分,必须遵守政治家制定的规则和条例。公立学校不能收取学费,但因公立学校往往资金不足,受政治风波和资金短缺影响。相比之下,私立学校自行筹集资金。这通常来自:学费、家长和私人捐赠、校友和宗教团体及其他社区成员筹款。私立学校学费高昂也顺理成章。根据全国独立学校联合会的统计,2008 – 2009年美国成员私立学校的学费中位数为17,441美元。寄宿学校的学费接近37,017美元。在美国的28,384所私立学校中,约有1,050所属于NAIS,非会员学校平均学费大幅减少:日校收费10,841美元,寄宿学校23,448美元。教区学校更实惠。全国天主教教育协会报告,中学一年级的教区小学的平均学费为2,607美元。私立学校没有获得税收收入,所以不必公立学校的种种规则和官僚程序。这使许多私立学校成为高度专业化的学校,提供差异化??学习,高级课程,或针对特定宗教信仰的课程。2,招生规则公立和私立学校之间另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各自的录取程序。公立学校必须接受所有的孩子。在很多情况下,申请公立学校只是为你的孩子填写一些表格,并向当地学区办公室提供你的地址证明。然而在实践中,让你的孩子进入心仪的公立学校可能要复杂得多。并非所有的公立学校都资源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招收学习障碍或其他障碍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复杂的过程。同样,在有“择校”政策的学区,寻找公立学校的程序可能要求家长参加抽签。在高中阶段,许多地区会根据学生的GPA或艺术作品提供特殊学校的招生。私立学校完全自主招生。他们没有义务接受每个孩子,因此申请可能需要多轮面试和不同深度的测试。由于私立学校界定了社区的特征,他们经常会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他们的种族和宗教背景以及父母的经济实力(或资产)来挑选学生。

2

3,教师、课程和班级规模虽然大多数人认为私立学校的教师与公立学校的教师一样合格,但要注意,公立学校的所有教师通常都是国家认证的,或者至少要通过认证。认证确保教师已经经历了国家要求的培训,包括学生的教学和课程的工作。私立学校的教师可能不需要获得认证。相反,他们经常拥有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且拥有本科或研究生学位。私立和公立学校的课程开发也有类似的差异。公立学校必须遵守制定具体标准和评估程序的国家指导方针。从理论上讲,这会产生一定的教学质量控制。另一方面,私立学校可以选择他们希望的任何课程和评估模式。这种自由设计自己的课程或者避免标准化的考试可以为学生带来高低不一的标准。许多州认识到小班的价值,并提供了资金,以保持K-3年级的班级规模。随着学生升入高年级,公立学校的班级规模趋于上升,特别是在大型学区和城市学校。虽然很多私立学校提供的学生与教师比例较低,但不能保证这些学校将班级规模保持在一定水平以下。一些私立学校 – 尤其是天主教学校 – 传统上比公立学校的班级要大。

3

4,特殊需求由于特殊教育的法律,公立学校必须教育所有的孩子,并提供必要的方案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这意味着所有的学区都有特殊的教育课程,并且有经过培训的老师可以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一起工作。私立学校不必接受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许多人选择不要(虽然有少数为特殊需要儿童设计的私立学校)。因此,大多数私立学校没有特殊的教育课程,或者没有经过培训的教师与这些学生一起工作。一些私立学校会尽力帮助所有他们承认的学生,但额外的资源可能需要额外的费用。其他私立学校则实行一种叫做“咨询”的方式 – 建议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在别处寻找学校。

4

5,教学质量私立学校的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成绩通常高于公立学校学生,但是2006年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的一项考虑学生背景的研究报告揭示:四年级和八年级的公立学校学生在阅读和数学方面的成绩几乎与私立学校的同学相当或者更好,但私立学校的学生在八年级阅读方面表现优异。6,尊重孩子的选择在私立和公立之间做决定时,不要亲信传闻和谣言。仔细阅读学校介绍,带着孩子访问学校,并与老师交谈,了解更多。依据孩子的价值观、特殊需求、特质和兴趣,聆听孩子的心声。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