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935今日阅读:172今日分享:19

有序型思维技巧训练

加一加。在某些物品中,加进一些东西、条件等,就可以扩大其使用范围,或者延长其使用寿命,或者增加其功能。比如,玻璃中加进些材料,就制成了一种可以防震、防碎、防弹的新型玻璃。在牙膏中掺人某些药物,就制成了可以防治各种口腔疾病的新型牙膏。体积变化是产生新设想的最简单的办法。例如最初的轮胎比现在的轮胎要小许多。因为狭窄的车轮缓冲力很小,所以带有一定的危险。一位轮胎制造商想:“为什么不将轮胎造得更大一些呢?”这个想法导致了宽轮胎的产生。宽轮胎一投入市场便引起了轰动并迅速得到普及。'卓越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供参考.   有趣的是,南京市华东工程学院附中的丛小郁同学,运用这种思维技法,发明了带水杯的调色盘。平时上图画课,同学们又要带装水的杯子,又要带调色盘,很不方便。于是丛小郁同学便想到可否在调色盘上加上水杯,不用时把水倒掉,使杯子收缩。同时,她还把调色盘中心的圆边和杯底部制成螺纹形的,可随时安装或拆卸。这样,使用和携带都很方便的调色盘便制成了。  2.减一减。最初制成的电子计算机,有半间屋子那样大,而且计算效率也较低。人们不断地应用“减一减”的办法,使其体积越减越小,结构越减越简单,但功效却增加了上万倍。收音机、电视机、各种仪表仪器等等,也是如此,尽管其体积减小,结构变简单了,但功能却在增加。既减少了生产费用,又方便了人们。再如,自行车的内胎经常撒气或突然爆裂,给人们带来不少的麻烦,于是有人考虑设计一种不需要内胎的自行车。  战争时期,军事家也常常考虑将敌人“分而治之”。  我国台湾少年于宾明据此发明了“拧一条螺丝”的门锁安装法。过去安装门锁,都是在门两旁锁扣片上各拧上三条螺丝。按照小于的发明,把锁扣片的两条边都向下弯成卷角,只要在锁扣片中间拧紧一条螺丝,锁扣片的卷角也会跟着“吃”到木头里。这样既减去了四条螺丝,又减少了操作次数,真是两全其美,简单易行。  3.扩一扩。通过对某些物品的扩大,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日本《平凡》影剧杂志社社长岩就运用“扩一扩”的技法,将其杂志的版面,以登载更多、更丰富色彩的插图、文字、城市舞台、影视、科技、生活住处等等,这样,就获得了广大农村青年男女的青睐。该杂志由5000册发行到100万册,打开了销路,羸得了读者。同样获得成功的是,美国匹兹。只生产装饰用的小镜子,销路不广。他们利用“扩一扩”的技法,扩大其镜面,并由此制造出佳镜、全身镜、玻璃门、玻璃墙等。很快便获得专利权,占领了玻璃市场。语法中的修辞方法也常常用到“夸张”的技巧。对于迪斯尼的动画艺术,我们常常惊叹其离奇的想象和夸张。这是成功地运用这一思维技巧的典型事例。  4.缩一缩。就是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更小一些怎么样?”“假如压缩一点会怎样?”比如说:微电脑,浓缩桔汁。  上海市某小学方黎同学利用“缩一缩”技法,发明了“多用升降篮球架”。我们知道,学校上篮球课,常因为学生小或者篮球架太高大,不能很好地适应同学锻炼身体、上篮球课的需要。方黎同学从落地电风扇可以自由调节高度受到启发,将“缩一缩”思维技巧运用于此,制成了升降式篮球架。此发明得到国家体委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并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大奖。  5.变一变。1898年,亨利·丁根运用“变一变”技法,将滚柱轴承中的滚柱变为圆球,发明了滚珠轴承。最初把闹钟改为声音一强一弱的双鸣威斯敏特闹钟,后来又装一个悄悄唤醒沉睡的闪光装置。如果这种温柔的光线没有唤醒睡眠者,闹钟再发出强弱间隔的铃声。这种经过改装的闹钟,具有多种功能,深受顾客欢迎。  6.改一改。我国过去用的鞋号是从国外来的,产品不适合中国人的脚型。后来,厂家根据中国人的脚型重新创制鞋号,对其加以改进,制出的鞋子就适合中国人的脚型了。  美国的朗缪尔博士起初想发明的灯泡内部为什么有变黑的趋向。从理论上看,灯泡里除了灯丝再没有任何东西,甚至连空气也不存在。于是他试验了多种气体,并确定氩气非常适合代替真空。用这种气体和更完善的螺旋灯丝制造技术相结合,朗缪尔最终获得了一种比真空钨丝灯泡高两倍的充氩灯泡。  7.联一联。铅笔的橡皮原来是分开的两件东西。美国人威廉在朋友家里看到有人用一端绑着一块橡皮的铅笔在画画。于是,他根据“联一联”的技法,将铅笔和橡皮组合在一起,发明了一种带橡皮的铅笔。仅此一项发明,就使他每年获得50万美元的专利费。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