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78今日阅读:86今日分享:14

父母需要读懂孩子的心

没有不希望给孩子带来快乐的父母,但是许多父母根本不懂孩子的心,总是以大人的思维对待孩子,造成孩子的不快乐,甚至让孩子形成一些心理障碍。   有些人认为孩子没有什么心理活动,其实不然,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具有复杂的心理活动,而且由于心理抵抗力差,他们容易情绪化,父母要细心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并引导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工具/原料

家庭教育

方法/步骤
1

妈妈带波波去超市买东西。六岁的波波站在超市的玩具柜前,向妈妈索要一个“音乐坦克”。妈妈说不买,波波沉默片刻便大吵大闹起来。妈妈无奈之下只好屈服。谁知这时波波一把将妈妈递过来的“音乐坦克”扔到地上,用脚踢妈妈,用脚踩“音乐坦克”,甚至对过来劝说的售货员又抓又打,围观的人越多她越闹得欢。这时,“音乐坦克”早已在波波的视线之外,他失去控制般地撒野······    一般来说,处在较小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是无比任性的,如果孩子的任性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矫治,就会发展为心理障碍---“支配狂”。显然,波波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任性”的范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她已经由任性发展为支配狂。   心理学家认为,支配狂是一种由于性格过分偏激,导致情绪控制方面的障碍。具有支配狂的孩子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无理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围着他转,并倾向通过极端的语言、行为等来引起旁人的注意,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如上例中的波波,后来的目的已经不是要获得“音乐坦克”,而是通过吵闹、撒野的方式来引起周围人对他的关注。   因此,父母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情绪变化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一定要找出原因:是孩子没有得到恰当的关注受了委屈,还是孩子的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然后针对具体原因及时疏解孩子的情绪,而不是一味斥责孩子。

2

豆豆五岁时,看到邻家的小伙伴有一架钢琴,而豆豆只有电子琴,豆豆为此生了许多天的闷气。到邻家做客时,豆豆竟对钢琴发泄般地乱弹一气,豆豆的妈妈当时虽然制止了她的恶劣行为,却忽略了豆豆的情绪。   到了六岁,豆豆的妒意表现得更强烈了。有一次,同学娜娜向她借辅导书。她却说没有,事实上,她昨天刚买回家。妈妈问她为什么要说谎,豆豆毫无愧色地说:“谁让她什么都比我强,我就是不想借给她!”   豆豆忌妒使她成为一个从小就不快乐的孩子。面对女儿如此强烈的忌妒心理,豆豆的妈妈非常着急。    不仅大人有忌妒心理,其实孩子也有。忌妒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外在表现,一般来说,两岁之前的孩子还不会表现出妒意,当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开始与周围的伙伴攀比,对自己几经努力也无法达成的目标充满不甘,这时,对“幸运儿”的心理排斥和强烈妒意就冒出来了。   一般来说,忌妒情绪强烈的孩子,好胜心也强,愿意为某方面超出同龄人而付出加倍的努力。父母要做的,是解决因此而产生的虚荣、攀比、说谎、任性等负面因素,而不要把忌妒背后的进取动力也一笔抹杀。

3

强强五岁生日那天,家人带他去饭店吃饭,他满心欢喜地跟着爸爸妈妈出了门,到了饭店门口,却突然说不想吃了。“为什么?”“我不想浪费那么多的钱。”强强的回答让爸爸妈妈十分感动。虽然爸爸妈妈一再劝说强强进去,但强强坚持己见,丝毫没有要退让的意思,于是爸爸妈妈也只好作罢。   过了一会儿,强强发话了:“妈妈,我想买个东西。”“买什么?”“我什么都不要。”强强狡黠地笑了。一家人在大街上溜达着,强强不时地冒出一句:“妈妈,我想买个东西。”但每次妈妈问他想要什么,她都会打说什么也不要。爸爸妈妈终于明白了,实际上,强强是真的想要买点什么,于是妈妈问他:“我知道你是真的想买点什么,到底想要什么呢?”“我不敢说,怕你们不让。”强强扭扭捏捏地说。当爸爸妈妈向他保证为了庆祝他的生日,会满足他的要求以后,小强才将真实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原来,他想要一个梦寐以求而价格不菲的玩具。    一般来说,许多父母经常限制孩子买那些自己认为毫无意义的玩具,造成一些孩子不敢直截了当地对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给孩子一种“任何要求都不可能实现”的错觉,那么就会使孩子失去自信,不敢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这种过分压抑的心态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注意事项

其实,孩子的要求只要合理,父母就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给予满足。不能满足的,父母要向孩子解释清楚,让孩子自愿放弃要求。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