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94今日阅读:138今日分享:33

怎样研究一个主题?

每天都要写点东西出来确实不容易,我最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写出来供大家参考。李笑来说用80%的时间去琢磨,用20%的时间写作,可是怎么琢磨呢?
方法/步骤
1

确定一个主题如果已经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当然好,而当大脑有一个很模糊的疑问时,这个主题到底是什么可能很难说出来,这时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就是把所有关于这方面的现象、疑问、知识等都列出来,不要考虑想法是否现实,不要考虑评价怎样,只要写下来就行了,越多越好,越详细越好。当无法再提出更多的问题时,问自己哪个问题最重要?实际上,在现有知识体系下,这时已经把疑问的内涵和外延都表述出来了,选择最关心的方面作为主题即可。

2

精确描述问题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更加精确的问题。基本的问题分为三类,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和“为什么”,是对概念进行的界定和理解,“怎么办”强调实用,是方法论。一个完整的研究应该涵盖从概念到方法论,如果时间和篇幅受限,可以只突出某一个方面。比如某个幼儿教育主题,最实用的是研究“怎样在XXX条件下进行幼儿教育”,也可以进行概念性研究,比如“什么是XXX条件下的幼儿教育”、“XXX条件下的幼儿教育与XXX 的关系”、“XXX条件下的幼儿教育为什么重要”等等。

3

学习前人经验在刚开始研究这个主题时,对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认识也比较肤浅。闭门造车效率极低,学习前人积累的经验必不可少。因为研究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突破才有价值,不一定非要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应用上的拓展和连接也是突破。选择资料。现在资料获取越来越方便,最快捷的方法是上网(维基百科、谷歌搜索),更深一步的研究则要浏览与这个主题相关的研究、著作等。一定要学习这个主题最权威的研究成果,不要害怕。大师的东西都可以学会。不是权威成果经常会误导人。评估资料。前人的研究成果可能汗牛充栋,互相矛盾,用前要对资料进行甄别。一定要把观点和事实区分开,没有事实支撑的观点只是猜想,只学习那些论据充分、尊重事实的资料。学习资料。到这一步才开始真正的学习,方法可以写很多本书了,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或精读或略读,把那些值得学习的资料理解透,将不同的观点列出来。这个过程与个人的理论基础、阅历、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因素都有关系,有必要花功夫深入学习一下学习的方法。(李笑来的订阅号“学习学习再学习”,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学会了学习方法,再去学习)。

4

研究分析1.分析观点。把已知的观点列出来,观点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通过逻辑思考、调查研究或者实验、实践等方法,分析比较,排除错误观点,筛选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如果已经完美地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就完成研究。如果没有,就要继续研究。2.提出并论证假设。根据实践和自己的认识,提出假设(或者叫观点,因为没有验证,只能是假设),这是毛主席所说的认识的“第一次飞跃”。通过例子、实践或者数据进行验证或者论证。在得到一定证明的情况下,就已经有一定价值了,能够得到更全面的证明,会让自己的假设成为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观点。比如,李笑来“学习是有复利效应的”、“类比是理解新事物和融会贯通非常重要的手段”等观点在证明前都是假设,当有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观点就会被众人所接受。3.形成成果。以适当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下面的方式可能较好:用自己的话给这个概念重新下一个定义,写一个程序性的实用教程(这篇文章就算一个)。定义解决了概念理解的问题,教程解决了方法论的问题。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