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962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关于新课标的物理教学探讨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探讨
方法/步骤

经过一段教师招聘考试备考的艰辛过后,虽然当上了一名物理教师,当教学也是一个学习和反思的过程,最近和闽试教育的一位物理老师一起探讨了有关物理新课标中的教学问题,我在此期间也学到了很多。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一些教师存在一种错误的思想,认为新课程标准改革就是要找到一种学习物理比较轻松的方法来,记得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在回答另一学者托勒玫的问题时说“不存在任何通向几何学的不费力的方法”,我们今天也有理由这样说“不存在任何通向物理学的不费力气的方法”。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既要保证能有效开展,又不能因此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科学方法教育必须与物理知识教学有机结合。知识是方法的载体,脱离了知识教学方法教育就成了空中楼阁。开展科学方法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循序渐进地进行。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情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当然,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不能脱离教师的自觉性,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大多是隐含的,如果教师不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没有对物理科学方法比较系统的理解,科学方法教育就很难顺利开展,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在www.minshiedu.com上都可以找到。闽试教育的这位物理老师认为科学方法教育有“隐性”和“显性”两种方式。隐性方式是“用反映科学认识基本过程的科学方法的一般程式去组织对科学知识的概念、规律、原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模拟科学探究过程。但教学过程中并不明确地去揭示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一般程式的原理、各阶段具体方法的名称和有关知识。”显性方式是在“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明确指出这种科学方法的名称,传授有关该方法的知识,揭示方法的形式,操作过程,说明原理。教师公开宣称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学生处于有意识地接受科学方法知识的状态”。隐性方式重在使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和熏陶,初步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这种方式适合于学生对这种方法的感性认识不足时,或者这种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并不占主要地位时使用。显性方式重在解决问题中模仿应用科学方法,对科学方法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这种方式适合于在学生对这种科学方法的感性认识较丰富的前提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时使用。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作为一门隐性课程,隐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初中教育阶段,科学方法教育通常不作显性处理。“对能力弱者提供一个策略比他们自生一个策略好”,“学科内容只有在经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经过整理的系统知识时,才能培养起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典型的物理科学方法在恰当时机加以显化,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之目的。所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需要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内容各有侧重。科学方法的学习,在强调师生教学自觉性的同时,就象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所说:“学习有两种办法。一个办法是按部就班的;一个办法是渗透性的。”“很多东西是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一个长时间的接触,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懂了。”隐性教育是显性教育的基础,显性教育是隐性教育的飞跃,在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中,二者的紧密结合是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模式。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