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32今日阅读:75今日分享:44

建筑学学生如何快速提升?

建筑学学生如何快速提升?最好的方法就是实战,而竞赛是最好的实战!以下是新型设计大赛的一个总结!今天的创意交流会开得很成功,正如主持人在会前所说,这是一场创意分享的盛宴,相信大家都收获了许多。中国梦创意大赛已经举办2届,我们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我们都是在尝试一种与众不同的道路,一种还没人使用过的方式。 既然设计界内都一致认可设计竞赛是学习建筑设计最好的方式,那我们认为,竞赛就应该让最需要从竞赛中学习的人——也就是选手的需求获得满足,这样的竞赛才算成功。而传统竞赛仅依赖精英阶层——专家,闭门评选的模式很难达到这一点。 传统竞赛模式中,能接触到全部方案的人基本就是评委会专家,从竞赛促进学习设计来说,恰恰评选专家是最不需要通过竞赛来学习和进步的人群!最有需求的是参与的选手,但是他们无缘参与! 传统竞赛的中标方案会在评语中获得专家几句指点,至于其他参选方案基本都没它们什么事,选手之间、选手和专家之间没有任何交流,选手对自己的方案好坏优劣、怎样改进不甚清楚。参与这样的竞赛,普通选手特别是水平较差的选手,是很难获得被帮助的机会的,我们认为,从举办竞赛促进选手学习提高的角度看,这是传统竞赛评选的一大缺陷。中国梦设计竞赛及评选方式的创新,就是想弥补这个缺陷。作品的互动点评不仅让全部选手都能看到他人的作品,还能与感兴趣的作品相比较,互动交流设计构思和创意,观摩他人的设计手法,从中获得进步和提高,这种资源是在企业和参与其他专业活动所得不到的!大家通过设计、互动交流、分享,共同提高!我认为这样才算利用了设计竞赛的最大价值!这种评选方式还有一个副产品,就是可以完全杜绝抄袭作弊现象!专家的眼睛有限,选手和观众的眼睛无限,尝试用投机的方式沽名钓誉的人势必会受到惩罚,这一届竞赛对作弊稿件的处理就是来自会员的举报和举证! 无需质疑,互动点评选优是一种好方式,尽管我们现在做的还不够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这条路不错,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相信绝大多数选手可以获得快速成长。既然是尝试,就一定有失有得,现在我想利用几分钟跟大家研究一下本届竞赛发现的问题。1、竞赛报名交稿时间长短问题: 竞赛的时间安排,目前是3个月报名期,1个月交稿期,本届竞赛我们特别组织了问卷调查。针对交稿时间长短问题,大家比较一致的反应,不是时间不够也不是时间太长,无论长短,都会有人不交稿。较高率低的一个原因是大家报名时感觉时间很宽裕,还想再思考一下,后面工作上来了就把做竞赛的时间挤掉了;第二个原因是设计师大多数人都有个坏习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管理员一遍遍催图了,才开始加班,最后一天干到半夜3点,稿虽然交了,但你通过竞赛学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对三个原因是有一部分人,还不会主动安排工作和竞赛设计的时间。另外,竞赛的组织管理也有问题,注重报名交稿流程管理,忽略了对竞赛中间过程的管理。刚才住宅组的主评专家XXXXX提出的建议很好,第三届我们的点评要延伸到设计过程之中,在交稿期内会分几轮组织设计交流会,只有参加了交流会的设计师才允许进入下一轮。届时我们还会邀请设计群网最有水平的专家评图,指导选手的设计。当然这样做,专家的工作量增加很多,需要考虑专家的报酬。具体的做法,通过组委会的讨论会形成下一届的规则。2、竞赛出题要更加开放性。 无论怎样做,中国梦设计竞赛始终是把启发设计师的创意及创意落地放在第一位的,因此要深入研究、不断改进题目的适应性、开放性。本届竞赛学生组尝试出了一个开放性题目《厅空间的思考》,现在看来效果不错,大家可以去看看已经在点评的作品,我认为很多都很有创意,尽管有一部分作品的表达,逻辑性还不够,但是选手们提出的一些概念和创意,视野非常开阔,确实出乎意料。下一届竞赛我们会虚心接受专家们的意见,题目不求太大、太专业,要往小而精、开放性方向发展,以启迪创意、训练创意落地为主要目标。3、更加注重竞赛后对选手和作品的延伸发展。 在组委会下发的《关于第二届中国梦设计师组作品评选活动结果的报告》文件中,28位专家众口一词地指出,竞赛后对选手和作品的延伸发展更为重要。通过竞赛大家对题目有了认识体会,也产生了成果,要组织大家深入交流,对成果扩大宣传。本届的优秀作品不够多,我们只安排了向《中国设计年鉴》推荐作品和向文化部人才库推荐人才的资源,下一届我们要争取出更多的好作品,不仅推荐给其他媒体,还要筹集资金,选择优秀的作品出版,扩大影响力。我们还会组织系列交流活动,比如举办“跟大师学设计”、“邀请大师点评作业”、“品牌设计室成员选拔会”等,促进优秀选手和专家的一对一交流。 我就总结这三点,今天的发言很热烈,嘉宾的观点、角度也各不同,下一届的竞赛主题是开放性的,预计带来的创意交流会的讨论形式也会更加多样化,我们期待每一届竞赛都能给我们带来新的、不同的感觉,也更加期待中国梦设计大赛的参赛选手和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能逐渐成熟,健康成长起来!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