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32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16

如何在学术会议上做好口头报告?

如何在学术会议上来一次牛逼哄哄的口头报告?在学术会议上提交的论文被录用,论文作者去参会通常都有机会做口头报告。那么,如何在学术会议上做好口头报告呢?      会议报告一般分两种,一种是oral,即口头报告,需要制作PPT等,面对会场或分会场的参会者做报告演讲并回答问题;一种是poster,即现场张贴形式,不需要制作PPT,将论文简要内容打印好张贴在墙上或分发,也有采用挂板的形式,作者在边上对有兴趣的参会者做介绍和即时交流。
方法/步骤
1

首先是PPT的准备l  不要使用太花哨的模板,可以用最简单的白底板,字体颜色稍有对比,让听众视觉舒服为宜。PPT做的太过fancy,动画到处飞来飞去的并不是很适宜,严肃与活泼之间的度要掌握好。l  字体要统一,不仅字体的格式、大小要统一,每一页标题的位置也要统一,否则翻页的时候标题会跳来跳去,显得不够专业。l  PPT里忌讳有大段文字,图文并茂可以使听众更好地理解你的要点。研究数据表明,如果仅仅使用图片,什么也不说,理解和记忆的内容是单纯使用文字的3.5倍,图片加文字对理解和记忆的帮助是单纯使用文字的6倍。比如这样的PPT,干净整洁、内容充实、很容易理解。

2

对PPT的讲解l  开讲之前第一件事情是开场白,不要认为仅仅说了“你好”和“我是谁谁谁”就算是做了开场白!开场白自有它的精妙之处,它能把听众带进到报告中来。比如:“大家好,我叫        。你是否有过那样的困扰        ,那么是不是有这样的可能,现在我就来介绍下         ”。l  准备好PPT,如果临场发挥,语言表达也不会流利,因为人的大脑组织语言需要一个思路整理的过程。建议从头到尾把每一句准备说的话都考虑好,尤其要注意slide之间起承转合的语句,加入一些过渡性语言能帮助听众从一个要点转到另一个要点,它们是容易被忽略却很关键的步骤,能使你所传达的信息更容易被记住。所有内容熟记于心之后站上讲台,心里就跟明镜儿似的,讲的时候就会更自信,更自然。通常过渡性语言有:“首先我们来看下A,接下来我们看下B,其中最关键的是……”“基于以上要素,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在做过……研究后,我们发现了……”l  再有就是时间的把控,有些人做报告由于紧张,语速飞快,这样不仅讲话时隔着急促的喘气声而且听众听得也是云里雾里,在发言中增加适当的停顿,不要一口气把所有话匆匆说完,这样既可以给自己留出整理思路的时间,也可以让听众深入思考消化。如果担心早早地讲完了,可以准备些扩充的slide,结束前直接按End键切换过去接着讲。l  小技巧:讲的时候示意完PPT后就转向听众,注意眼神交流和保持适度的微笑,带有情感的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能够加深听众对这个报告的印象。参加学术会议对着装要求不是太严格,选自己最喜欢,感觉自信且舒适的衣服即可。

3

提问环节很多人会担心这个环节,怕自己答不上来,但有问题是好事,说明有人关注你的研究成果。其实这个研究方向做了这么久,你自己才是这个领域里最有发言权的专家,而且提问题的人大都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你可以慢慢理清自己的思路,给出自己的想法。更何况有时候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展开来讲,或者他当时开小差根本没听到,放轻松再讲一遍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4

总结能到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是一件荣幸的事情,因为你得到了一个能理清思路把自己的成果清晰地展示出来的机会,和更多的学术研究者交流学习的机会。做口头报告只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贴上去,排排版,组织语言,多练习几遍就可以去share了。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科研在线”微信公众号。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