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51今日阅读:113今日分享:31

河科大机原攻略(经验之谈,谨代表个人意见)

仅就自己学过的河科大工学院版的《机械原理A》课程给出个人的理解和建议,主要针对复习和考试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经验,作简单的分析和总结。请观者慎重、自重、保重和珍重。
工具/原料
1

河科大教材《机械原理A》

2

有往年试题更好

方法/步骤
1

1、 考试重点了解: 考试重点章节2、3、4、5、6、7、8非重点10、11

2

分值分配:(ps:按经验和惯例来说,具体实际根据任课老师和出题老师意见而定)第二章自由度计算8分左右第三章速度和加速度分析12分左右第四章(求)画总反力8~10分第五章曲柄连杆设计,钢化搬移10分第六章反转法求凸轮位置(位移、角度等)10分左右第七章两个大题,一个求齿条齿轮啮合相关,一个设计齿轮共24分左右第八章轮系计算,差动轮系配合定轴传动10分左右十章波动调节功能图,计算最大盈亏功相关8分左右十一章机械平衡小题4~6分,大题6~10分,一般5~8分共计93~100分之间,出了选择或判断的话10分,以上所列分值不低于90

3

如何拿分的关键(战略思想、意识和意义)?分时间充裕和时间紧张两种情况。1.          每个章节预计平均消耗有效(纯)时间2~3小时,其中不包括yy开小差、听歌走神儿等,也就是集中精力消化知识、定义、推导过程(关键例题)、理解公式(2、3、4、5、6、7、8非重点10、11)的时间,合计25小时左右。分开来每天3小时集中精力,至少8天去理解和掌握,除此外再有3~5天合计10小时有效时间去研究卷子印证复习成果和备考,合计两周。把握应有6~7成,意思就是考试卷面应有60~70的把握。前提时间够的话,最简单的就是过一下课本,研究下卷子,印证和整理下思路,然后就是熟悉方式方法和公式,基本就没什么了,我自己大概花了半个月过了一遍,然后就是看看卷子对对课本,当然这也是没有其他事情。2.          时间不够的话,必要的时间还是要保证的,靠考前一周的时间(7天)是很仓促的,除非你心态过硬,能耐着心思看书。正常的话,7天每天3~4个小时去理解和复习(或者说预习)是行得通的,但也只是理论,关键是,这门课程太吓人,忘得很多的话也无从下手,很急、很乱的情况下,半个月(15天)都未必够用,总想着取巧也不是办法,算来算去还是50分左右,再加上考试时候的紧张氛围,正常发挥就不错啦,超常发挥很罕见,失常发挥反而很正常,所以打个八折,40分还是死挂(因为你不能指望老师留情,这个不是重点,本就无情,卷子发挥好了就好)。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况以及有特殊情况的小伙伴,下面我给出相关具体建议和自己的经验(也就是我认为的重点)。

4

1、复习详细节点,说明一下,讲到的都不可忽视,重点固然重要,不理解也是白搭。要沉住心、耐住性子理解基础和定义。然后攻克重点,反复理解重点。第二章中,理清自由度和约束关系,理解公式F=3n-2-。~。重点理解:复合铰链、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例2-4~例2-7,重点图2-18、2-21。附:杆组分析自己把握,不能确定考不考,虽然没见卷子出过,内容不多,重点就是自由度计算,其中局部自由度容易判断,而图2-18、2-21的虚约束不容易理解,计算其低复个数要格外注意。第三章中,速度分析和求解,瞬心的几种定义、瞬心数目、瞬心位置判断、三心定理、速度投影法(常见就是杆上延长和三角形相似),科氏加速度的判断依据和公式。重点例题3-5、3-6、3-7,3-8也可以看看。解题过程中,重点就是速度方向的判断,下标一定正确(就是谁相对于谁的关系要清楚),线(角速度引起的)速度方向垂直于“实际的角速度作用杆”,相对速度或垂直或平行于杆。加速度的判断类似。考科氏加速度的话,就会考加速度,难度会提升,分值会加大4~8分。重点理解吃透:图3-10、3-11,以及例题3-5、3-6、3-7。26~41页。第四章中,主要是求各个反力的方向、摩擦及效率。首先,了解驱动力和阻抗力的定义(第一节)。摩擦力和总反力关系(第三节),明白“总反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即反力方向或是投影总是与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第四节是重点,五个例题都要熟悉,重点例4-2吃透。机械效率(第六节)分析吃透驱动力和阻力的关系及相关效率公式,着重了解混联的效率计算方法,即输出功率之和:输入功率之和。机械自锁(第七节)的条件的推导、或是记忆。几个例题都看一下,重点掌握4-10,因为往届有出过该题。第五章中,主要就是考查四连杆的设计,简单点说就是钢化搬移,进行求未知点位置。首先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要素,曲柄存在的两个条件。以及了解其他的四连杆(如摇块、导杆等)。重点第3、4节,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死点位置(极限位置)深刻理解,例题5-2、3、4、5。第六章中,主要讲凸轮的设计与应用,考试重点就是反转法求解凸轮。第三节反转法的原理是凸轮设计和解题的基础,要理解。凸轮的偏置、摆角、转角、位移等要掌握、区分。重点第四节,例题6-1、6-2反复理解印证。图6-11、6-27、6-29、6-30、6-34、6-37及例题图示,注意理解其中的角度、位移等信息以及反转法的思路。第七章中,重中之重,考试分数20分起步,其中设计求解齿轮占一半10分以上,齿条齿轮啮合作图至少8分。重点理解区分基圆、节圆和分度圆的定义和联系,基圆为渐开线起始设计的圆,节圆为节点p走的轨迹线形成的圆,分度圆是人为规定的,便于设计计算。前八节重点,重中之重,斜齿轮(注意螺旋角的带来的变化)和蜗轮蜗杆(旋向相同和右手定则)内容有限,锥齿轮在计算齿轮系传动比过程中会判断方向即可。例题7-1、7-2、7-3。其重要性不再赘言。只要一步步理解,这20多分其实很容易得来,只不过不理解的话,公式也很难记住和运用。第八章中,主要考察轮系的计算。前四节,重点例题8-1、2、3、4,8-5、6理解。主要找行星轮和支撑行星轮的支架H,然后就是代入计算,可参考8-2反复理解。第十章中,重点:259页区分驱动力和有效阻力及所做的功所代表的含义。重点第四节,平均角速度相关公式,最大盈亏功的得来,功能增量指示图必画。272、273页注意理解和记忆。开始的正负要看驱动力和有效阻力的大小,下标d为驱动大于下标r阻力,开始为正,初始箭头向上,例题10-5、10-6。第十一章中,静平衡和动平衡,280~285页,图11-2、3、5,例题11-1(重点)。一般4分,计算则8分左右。理解和掌握质径积和平衡基面的算法。公式11-9a。

5

要注意的公式:自己手写,不具有代表性,也可以自己总结,我只是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注意事项
1

复习总时间和分部之间的协调和连贯

2

课件只是帮助理解,还是要在教材上下功夫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