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660今日阅读:57今日分享:41

二八分化阶段的不同意义略作分析

但凡炒股时间超过一年的投资者都遇到过市场的“二八分化”现象,即指数的上涨由20%的股票带动,剩下80%的股票不涨。这一阶段经常是赚了指数不赚钱,为了解答大家的困惑,笔者在这里就二八现象的成因和出现后的不同意义略作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工具/原料

步骤/方法
1

我们都知道,大盘(上证综合指数)是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以股票发行总量为权数,按加权平均法计算的股价指数。这也就是说总股本越大的股票在指数编制中所占的权重就越大,就越拥有涨跌的话语权。据统计,在沪市的权重股中,在其他所有股票不动的情况下,工商银行和中国石油各涨一分钱,就可带动指数上升2个点。基于此,在市场的关键时刻,大资金就会调动一些指标权重股来调整指数,从而达到不同的目的。大体归纳下来,二八分化的目的不外乎有三个,即政府救市或政策性护盘、主升行情的前奏、派发筹码的需要。

2

一、政府救市或政策性护盘通过控制指标权重股便可起到调控大盘涨跌的目的,政府、大资金关键时刻可以采取这种手段调控大盘,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例如此次大盘选择1600多点见底主要回购银行股,促使银行板块止跌启稳。另外,在大盘面临重要压力位及整数关时也经常会通过发动这些指标股进行突破。案例1:2007年5月9日大盘首次站稳4000点,当日涨幅居首、起到支撑指数作用的就是银行板块。当天沪综指收盘4013点,涨幅1.59%,首次收盘于4000点之上。而当日银行板块以5.15%的幅度领涨市场,其它大多板块则涨幅小于大盘。除此之外,在新政出台阶段政府也会调动指标股以稳定市场。例如今年6月底,中断9个月的IPO新股发行重启,投资者都在担心扩容压力之际,市场再次选择银行、钢铁、地产等指标蓝筹股为其保架护航,从而使得桂林三金、万马电缆股票等顺利发行。

3

二、主升行情的前奏如果指标权重股持续拉升,时间一长就会受到行业关联影响从而带动其它板块跟随上涨,这样市场人气就会被再次激活,市场主升浪便有望展开。案例2:2006年国庆节前后市场走出六连阳,其间领涨品种就是证券和银行两大板块首先上涨,随后一个月内行情扩展到大盘股、基金重仓、钢铁、汽车制造等板块,就此产生了一轮跨年度的牛市行情,指数从2000点向上不断创出新高。2006年9月27日至10月11日6个交易日内除林业板块外,证券和银行分列涨幅榜二三名。这两大板块在11日之后的一个月内始终排在涨幅榜的第一名和第二名,起初的二八现象后面逐渐改观,市场呈现出普涨格局。

4

三、派发筹码的需要在市场经过长时间上涨之后,个股普遍涨幅都达到100%以上时,投资者的追涨热情有所降温,而这期间指标权重股的涨幅却一直小于大盘。这时机构大资金为了将筹码顺利派发出去,必然要使投资者产生狂热的追涨意愿。他们往往会发动一两只指标股继续带动大盘上涨,而自身重仓的股票却反向回调,投资者见指数还在不断上涨,第一思维就是寻找那些回调的股票去买。殊不知,此回调非彼回调,往往是承接了最后一棒,买在了头部区域。案例3:自2007年年底指数展开一轮6124点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反弹,至2008年初见到5522点之后便一落千丈,再无回头机会。这轮反弹末期也表现出明显的二八分化现象。指数连续反弹,少部分股票领涨而大多个股早已纷纷回落,这一阶段充当掩护角色的仍然是证券、钢铁等指标权重股。2008的1月3日至1月14日,领涨指数的除证券、钢铁等股票的盘子较大外,煤炭板块与有色金属板块的权重都不小,而这其间却有近一半的股票走势弱于大盘,有的甚至不涨反跌。当市场出现二八现象后投资者往往心烦意乱。心烦的是看着指数天天涨,而自己手里拿的股票就是不涨;意乱的是拿不定主意该继续持有手中的股票,还是应该换入那些领涨的指标股,又怕换来换去换个头部。

5

笔者认为,决策的前提还是要看此时二八现象出现的意义如何,上面三种情况需区分对待。第一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大盘的相对低位,即市场价值低估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大多股票都在其理论价值之内,操作策略以守住自身股票为主;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在热点“二”不倒的情况下,行情会逐渐向“八”进行扩散,因此操作策略是坚决买进领涨的指标股;而第三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市场暴涨末期,“二”的可持续性比较差,最多一两周时间,因此这一阶段最好不要追涨指标股,反而应当逢高不断降低自己的仓位。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