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651今日阅读:84今日分享:32

汽车行业争议不断 汽车去哪儿?

2013年汽车行业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直也没有停止喧嚣,就连2014年汽车行业也是在一片争议中开场。行业分歧是越来越大,站在十字路口的汽车行业,更需要探寻诤言,在争议中寻求共识。汽车行业争议不断,对车主们投保车险会有哪些影响呢?车主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车险计算器来计算比较车险价格,从而更方安心投保。汽车污染之争首当其冲 首当其冲的是汽车污染论之争。近期,不同的研究机构关于汽车排放对大气污染的程度,做出了差距极大的结论,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对于汽车是否为 “PM2.5元凶”的争论,背后是如何治理汽车社会的大背景,而当前最直接的博弈就是:大城市是否应该以环保之名,全面推行汽车限购。这将是新一年汽车业 必须面对的重大考题。 今年汽车业要面对的另一个重大战略取舍则是合资股比的放开与否。此前商务部已经放话,汽车业外资股比将放宽。由此将引发的中国汽车业危与机,仍然是需要充分讨论取舍的根本大计。业界甚至上演了“放开派”李书福与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的隔空PK。 引爆不同预判声音的,还有日系车企的前景。其面对的客观环境变局,是当局者的车企所难以把控的。而这一问题折射出市场生态和企业的战略判断,特别是合资车企如何通过本土化实现持续发展,也是汽车业要面对的重大战略抉择。 最后一道考题则是,新能源汽车如何从热炒作走向冷实践。新的游戏规则已经制定,而地方保护的大石是否能够搬开?搅局者已经进来,市场化的池水能否真正搅活?“污染论”支撑“限牌”蔓延? 新 旧年交替之时,来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指出,在北京PM2.5的6个重要来源中,汽车尾气的贡献度只有4%,远低于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 烧、垃圾焚烧、工业污染等其他来源。这一颇具颠覆公众共识的结论,简直可以一举洗刷汽车业作为“PM2.5元凶”的罪名。果不其然,反对之声迅即而来。 在 北京,环保局副局长方力率先回应:“这是一家之言。”他还为媒体再算了一笔账,从机动车保有量、日消耗汽柴油量、排放污染物量的角度证明“汽车尾气排放不 可能只有4%”,并声言“研究PM2.5源解析的文章非常多,同样来自中科院的大气物理所就曾经有专家指出汽车尾气占50%。作为政府部门,不能因为一篇 文章就视其他科学家为无物。” 争论迅速蔓延至南方。广东省、广州市的环境监测专家均表示非常惊讶。长期研究广东灰霾状况的专家直 言,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报告的提法把PM2.5的几种分类方法混在一起,没有把二次气溶胶中约占1/3来自汽车排放的计算在内。从PM2.5的总体比例 来看,包括珠三角在内的三大城市群,机动车排放对PM2.5贡献可达25%到30%。汽车业将面临限购全面爆发大考 对汽车排放对大气污染贡献度的争议,背后无疑是对于大城市是否应该全面实施汽车限购的更大争议。过去的一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受到非议和责难最多的一年。大面积的雾霾天气将汽车列为罪魁祸首,部分大城 市的交通拥堵也促使不少城市的管理者祭起“限购限行”的“法宝”。而今年汽车业更将面临限购全面爆发的大考。 去年12月,天津市宣布实施汽车限购政策,从而成为继北上广之后,又一个实施汽车限购政策的大城市。汽车业内预计,天津限购将是大城市汽车限购大面积蔓延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预计明年汽车业增长幅度将因此再度放缓,可能回到单位数甚至5个百分点以下的低速增长。 实际上,只要车市再次火爆,限购的阴霾就会如影随形。由此将对汽车产 业的正常运行特别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带来重大冲击。如何科学、公平治理汽车社会以及调控汽车业,仍需要在争论和博弈中寻求共识。但汽车业不应该总是成 为首当其冲的“替罪羔羊”。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