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53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抢夺罪的认定

抢夺罪认定抢夺罪定义与认定根据刑法第267条的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当立案。抢夺罪是数额犯,行为人抢夺公私财物的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构成抢夺罪,予以立案追究。抢夺罪量刑抢夺罪量刑标准犯抢劫罪,数额较大的(人民币500至2000元以上),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人民币5000至20000元以上),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人民币30000元至100000元以上),处10年以有期徒刑。犯罪构成要件抢夺罪犯罪主体抢夺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抢夺罪主体。抢夺罪犯罪主观方面抢夺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害公私财产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至于抢夺的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为了自己享有而抢夺,为了帮别人而抢夺,不管犯罪的动机如何,只要行为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就具备了抢夺罪的主观要件……抢夺罪犯罪客体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在此点上抢夺罪与抢劫罪不同,抢夺罪只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不危害人身安全,属单一客体。抢夺罪的犯罪对象是一般的财物,如金钱、物品等,不包括枪支、弹药、公文、证件、印章等特殊物品,否则不构成抢夺罪。抢夺罪犯罪客观方面抢夺罪犯罪客观方面抢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抢夺行为必须公然进行,但不是指必须在不特定人或多数人面前实施抢夺行为,而是指公开夺取财物,或者说在被害人当场可以得知财物被抢的情况下实施抢夺行为。抢夺是否构成抢夺罪的界限抢夺是否构成抢夺罪的界限(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分抢夺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抢夺的数额是否较大。此外抢夺的情节对认定抢夺罪也具有影响。因此,抢夺公私财物数额不大,情节显著轻微的,不构成犯罪。此罪与彼罪的区别刑法司法解释与相关法律法规抢夺罪《刑法》条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