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45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超详细的GRE备考经验

净空法师提到人有五大业障,分别是“贪,嗔,痴,慢,疑”,考G的学生大多是头脑灵活热爱学习的,不太可能有愚痴和傲慢,偶尔嗔怒一下问题不大,贪心点也没什么关系。对我们伤害最大的就是“疑”,怀疑是你的心在犹豫,在左右不定,无法实现稳定的“认知”,一旦带着怀疑的情绪去学习一定什么也学不到。要么就不做,要做就不要那么急功近利的考虑结果,总之兔子们要想办法放下心中的怀疑,让自己在认知的状态下学习。总结一下:备考经验的价值在于为读者提供一个能形成心理认知的备考方向,在心理认知的前提下有效的学习和备考。信息有点多,楼主认为心理认知的本身就是掌握能力,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注意力和思考才能去实现的结果。接上面的话题继续分析:结论2:认知的客体是逻辑。结论2作为结论1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而出现,两个放到一块更好记:学习的本质是心理认知,认知的客体是逻辑。逻辑是什么?按照lz的理解逻辑是:Logic is the way to do the right job,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doing a job right.后一句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是有能力做正确的工作比起把一件不加选择的工作完成的很漂亮要重要许多倍,这句话我不再解释,尽管用在考G上也再合适不过。重点强调第一句:Logic is the way to do the right job. 小到兔子们备考GRE,大到世间万物运行的机理都能被称作逻辑。商人知道怎么投资能赚到钱,将军知道怎么用兵能打胜仗,一个人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可以量化为他所能认知的逻辑有多少。又扯远了,这就是强迫症啊!!回到备考的主题来,论点是所有备考经验的逻辑本质,也是逻辑思维的最终产物,价值在于建立有效的心理认知指导备考,最终考出好成绩。再扯点更深远的,人们常常提到人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上“三观”几乎决定人的一切行为。lz认为三观可以理解成三个问题: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是如何理解人生?你觉得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兔子们不需要考虑这三个蛋疼的问题,却可以想想楼主改编的三观:“你对GRE考试怎么理解?”“你理解的备考是一个什么过程?”“备考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几乎所有经验贴都集中在第三个问题的回答上,楼主觉得通盘考虑能更加均衡一些。第一点需要考虑GRE的由来,既然白头鹰把GRE成绩作为之后的学术生涯发展指标来设计,其目的无非在于衡量人的学术思维能力。不需要再去深入考虑什么是学术思维,有人已经总结过GRE考的是逻辑。对于这个观点lz表示深度认同,因为学术界发展的准绳就是逻辑,懂得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才被欢迎进这个圈子玩游戏。少部分不屑于理会逻辑的最后只能成为民科。既然GRE考的是逻辑,那么备考的过程自然就是通过训练形成GRE所要求的逻辑思维。一开始楼主做填空也很抑郁,后来分析GRE填空区别于我们高中时代填空的区别在于高中填空考的是语法,空格选项是一个词汇的四种不同语态,而GRE考的是逻辑,四个选项全部符合语法。这时候,没经验的兔子们亮出了高中阅读第二招:读句意。此法一出正中白头鹰下怀,确实能读懂一些句子做对一些题目但是错误率居高不下,练多少都是那么个水平,多少陷阱栽进多少兔子。究其原因无非在于正常思维的意思理解中有确实有逻辑,却不在一个级别上。语义的标准是合理,而逻辑的标准是严谨。逻辑严谨的句子意思一定合理,而语义合理的句子逻辑不一定严谨。悲剧就是必要条件被用作充分条件去解题。第三个问题不需要具备统一性,就留给兔子们自己回答吧。lz一贯的办事方式是授人渔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与其给人指路不如为人带来一个清晰的世界观,然后在清晰的视野中自动生成无数种路线组合。在国外教印度阿三做中国菜的时候我只给他们解释每一道工序的效果和原理是什么,至于做到什么程度每样调料该加多少给出的答案都是“It's up to you”,你问我糖和醋该放多少干嘛不问问自己想吃酸的还是想吃甜的?再次回到备考的主题,lz的思维方式一直都是围绕一个主线向周围发散。前面之所以讲这么多还是想让兔子们对这个考试形成更深的理解,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帮到大家。下面讲讲做题,受陈虎平老师影响lz深刻遵循“任何概念必须可量化可操作,不能操作就是垃圾”的原则,我们把“备考”直接等价成做题都没什么问题。充其量再加上对题目的分析和总结,背单词算基本功,后面分开说。前面说过备考的目的就是拿分,再具体点就是在掌握白头鹰要求的逻辑思维的情况下拿到自己想要的成绩。如此以来备考的过程也需要足够的清晰的策略去规划,想清楚我们需要在什么道理的支持上通过什么样的训练达到什么样的效果。lz相信一条公理:任何一种思维都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熟练和提高的。你可以做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准。所以前几天的训练都是没卡时间的。前文里提到过lz是一个水人,实际上做题的时间加起来只有5天而已。考前来不及做到卡时间训练的程度,临考前三天的时候依然在不紧不慢的分析句子的主干与分隔,文章的论点,态度和证据。楼主这是没办法,兔子们别学。lz定位的效果就是在我所相信的公理上,通过不紧不慢却充分细致的练习和分析熟悉逻辑化解题思路,通过熟悉考点定位实现解题速度提升,所以从来没有给自己压力必须一分钟读多少字。讲到这个公理再多提一点,熟练的最终结果应该是让大脑处理这些东西的思维从显意识思维转化为潜意识思维,熟练到不需要有意识思考就能完成的思维。人们常认为时间过的快,以前楼主曾以为原因是人变得越来越麻木,后来意识到真实原因在于每天接触到相同内容太多,大脑已经熟悉的东西被移交给潜意识思维去处理,没有在有意识思维的空间内留下太多痕迹,当人回首自己的记忆觉得时间过的很快。大脑对于不熟悉的东西才会动用显意识思维,所以从回国到现在对于旅游中的每一天仍然记忆犹新。看陈虎平的书里厚厚几十页关于阅读方法的讲解lz曾经怀疑考场上我到底能不能快速把这些东西都列出来然后快速搜寻我需要的东西,后来发现除了刚开始做题那两天需要翻回去看看以前的东西后来就不需要了。并不需要主动记忆和罗列。关于做题的第二点建议来自体育锻炼。以前练长跑的时候也曾定下每天跑完多少圈的目标,就像有的兔子制定自己每天完成多少题。这也是本文题目的来源之处。如果在奔跑的过程中脑海里时刻盘算着离我的目标还有几圈我现在才跑完几圈人很快容易累,坚持到第4、5天就完全跑不下来了。后来楼主幡然醒悟:我之所以练长跑是为了强身健体,能让我强壮的是奔跑中的每一个脚步,每一次呼吸,是我在每一次呼吸和跃动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有劲,不是最终跑了多少圈那个数字。引申到GRE来说最终让你拿高分的是你通过训练形成的学术思维,不是你做过多少题这个数字,为了赶数量而做题,甚至不分析做过的题目来赶进度形成的效果更多只是带来一些心理安慰。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