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45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谈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4]第四感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改革,减政、放权、让利,应该是基本的方向。现在中央政府在开始放权,但是幅度还不够。放权以后,政府事情就没那么多了,那么减少机构和人员,应该是政府的基本选择。机构和人员减少了,加上政府投资规模或者其增速下降了,那么小政府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管政府愿意不愿意,这会带来一个大的转变,税收占GDP比例的下降——当然,政府主动减少机构和人员,政府主动降低税收占GDP的比例,或者政府主动大规模减税,这将是未来中国最好的选择;可如果政府还在与民争利,不主动减税,或者政府主观上并不愿意降低税收占GDP的比例,但由于政府主动减少机构和人员,导致税收占GDP比例的客观下降,那将也是一个有益的选择。在目前,我们看到了个较好的现象,政府税收增速下降幅度比较大。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宏观经济的因素,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导致税收增速下降;也有其他因素,如营改增、减税、降低关税等等。但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税收增速仍然高于宏观经济增速,这两个速度的比较,表明中国政府的税收政策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型,还是把钱从各个企业手中收过来,用于政府开支,用于养人头,用于投资,用于撒胡椒面儿,而不是主动向小政府转型,向消费社会转型,并因此而降低税收占GDP的比例。中国税收高速增长已经维持许多年了,现在税收增速下降,是一个好现象,但是现在说政府主动向消费社会转型,主动向小政府转型,还为时太早。可无论如何,中国政府未来向小政府转型,是必然的选择,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我们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向小政府转型,降低税收占GDP的比例,或政府主动大规模减税,与现在的做法有些差别。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总是感觉钱不够用,到处发债搞建设,到处弄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土地市场一不好,政府甚至连工资都不能发全,中央政府在想解决房地产问题时,想要让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时,还得为地方政府开辟税源,许多人以此推断说,中国政府不可能降低税收占GDP的比例,但是我说的是,眼前确实是如此。但是,如果我们把中国政府的变化放到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周期来看的话,比如10年或20年,我相信未来10年到20年,中国的改革,必然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例的下降,甚至这个下降的幅度将不会小。至于原因,还是在于政府投资占总投资比例的下降,导致不需要政府手中握有那么多的资源,导致财政收入用于投资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并由此而倒逼政府税收占GDP比例的下降。政府税收占GDP比例的下降,必然导致企业留存增长,同时也会导致工人工资的增长。这两项的变化,会带来一个好现象,后者会带来中国步入消费社会的速度加快,前者会导致企业利润的提升,ROE的提升,而这对股市恰恰是十分有利的。如果我们回头看美国二战后的牛市,除了科技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外,我相信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例下降导致企业留存的提升。尽管我手中没有这个数据,但是我相信这个推导是不会错的。而企业利润的提升,ROE的提升,还有股市的激活,恰恰有助于中国向消费社会的转型。中国如果能够步入中长期牛市,步入一种慢牛之中,那么中国的消费也一样会起来,这恰恰有助于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样就有助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正循环,通过减税或降低税收占GDP的比例促进企业利润增长和工人工资收入提高,并因此促进中国早日进入消费社会;通过企业利润增长推动股市进入慢牛,并通过社会财富的增长促进消费,推动中国早日进入消费社会,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而降低税收占GDP比例的做法,恰恰是让利于民,藏富于民,是中国社会历朝历代每一个盛世的通行做法。现在有些专家学者,特别是政府部门供职的专家学者,往往拿西方说事儿,说西方的税收占GDP比例比中国高,这个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因为西方政府只有税收,西方人民有那么好的社会福利。而中国政府手中不仅仅是税收,还有那么多的收费、罚款,有土地收益,有国企利润留存,甚至政府、军队还有房地产出租收益等等等等,而中国老百姓的福利,与西方国家那真的是天壤之别。何况中国农村还有数亿农民不需要政府给他们养老呢?因此,在我看来,今后10到20年,中国税收占GDP的比例必定下降,而且我判断,这一比例只要不下降的话,中国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的进程就会大受影响,甚至可以说不会那么顺利。这是一个大势,这个大势,不因为人的意志而转移。中国社会要想有光明的未来,走这条路,那将是必然的选择。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