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773今日阅读:19今日分享:20

为什么钱买不到幸福

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以及所有的我们,一直都在思考是否拥有更多的金钱能使我们更加快乐 —— 这篇文章便是答案。 总的来说,在那些研究所谓“沉闷”科学(资本主义社会中对经济心理学研究者的讽刺)的人眼里,去寻求“金钱是否能够买到幸福”这种永久存在的问题的答案就是一种错误。当经济学家解决这个问题时,他们着手于观察人在卖东西时想尽可能抬高价钱,而买东西时却尽可能压低价格行为。经济学家注意到,在这两方面的交易中,当人们获得了更多的钱(卖家);或者能省了更多的钱(买家),人们会表现的更加满意(也可以说是更幸福)。所以,钱多总是比钱少好,而且也只有当某物给你带来了更多的满足时,这件物品丰富时才会比贫乏时好。因此,经济学家总结说“金钱越多,越幸福”。 但是,不仅仅那些出进社会的沮丧的青年、前途渺茫的CEO们、悲惨的资本家和不幸福的富人,还有不少人都认为经济学家的结论是一派胡言。“心理学家们已经花了几十年研究金钱与幸福的关系,”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 Daniel Gilbert 在他的畅销书《跌倒的幸福》中说,“他们得出这么一个普遍的结论:当一个人从一贫如洗上升到一个中产阶级时,财富的增长使人们感到更幸福。可是,接下来的财富增长就不会再使人增加多少幸福感了。” 这个结论从直觉和经济学原理上来解释确实可以接受。根据标准的经济学理论,当你有更多的钱时,你对自己能买的最好的东西做出的行为是一种选择。如果你口袋里有二十块钱,你便能对把牛排还是花生酱当作晚饭作出一种选择;而当只有一块钱的时候,你最好祈祷家中还有一罐果冻吧。更多的金钱还能满足你更多的需求和欲望,以及满足那些能使你觉得更幸福的东西。可是问题是,选择也不是不可被击垮的。研究显示,当人们去食品店买东西时,他们会乐意在大约六种不同品牌的意大利面条中选择,而非过多的二十七种,并把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永久的放在一边。至于欲望,是一种比较能够承受却会被广告及各种媒体渗透而变成无数的需求(比如Ipod)的坏习惯。比起满足欲望,满足需求会带来较少的感情上的康乐。 金钱可以购买多少幸福是非线性的——当你从一贫如洗变成舒适的中产阶级后,你会很幸福;但是当你从百万富翁变为千万富翁时,你却很少的幸福感提升——这是一项全球性的调查(人们是否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充实)中得出来的。这份调查问卷要求人们用1-7分来评定自己的幸福程度,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而7分表示“非常满意”。美国的富豪平均评分为5.8分;加尔各答(印度东北部港市)的无家可归的人的平均评分为2.9分。但在你在认为金钱是可以买幸福之前,请看一看还有谁也给他们自己打5.8分:没有华贵生活,生活在北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生活在没有电灯和活水的屋子里,肯尼亚牧羊一族,马赛人。还有更能证明 Gilbert 的观点——财富只能在你从一贫如洗中脱离出来才能买到幸福,那些住在加尔各答贫民窟的人,他们在经济学上形容的地位比无家可归更低等,但他们给自己打了4.6分。 研究追踪的一定人口关于幸福感随时间变化的报告也反驳了“金钱买得到幸福”的观点。自二战以来,美国人均GDP呈三倍地增长。但根据一个关于“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的生活满意吗”的调查显示,人们对康乐的感受并无多少增长。日本在战后困境中人均GDP急速增长,国民幸福指数也并无提高。根据鹿特丹的伊拉兹马斯大学社会心理学家 Ruut Veenhoven 的研究显示,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西欧的战后繁荣时期。2004年,在分析了超过150项对幸福与财富的关系的研究后,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的 Ed Diener 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 Martin E. P. Seligman 得出结论说:“用经济指标作为国家康乐的近似值有很明显的缺点。尽管在近几十年里经济上的输出在急剧上升,生活满足感却一直没有增加……恰恰相反的是,沮丧和不信任却在不断增长。” 出现以上情形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在一个正在发展的经济中,那些原来是奢侈品的东西(比如洗衣机)变成了必需品。“‘新贵’们不会在使用洗衣机洗衣服时有着他们的祖父母突然从洗衣板中解放出来时的同样的喜悦。”他们以Maytag为例说。“在美国,一年赚5万美元的人比一年赚1万美元的人要感到更幸福,” Gilbert 在他的书中写到,“但是那些一年赚500万美元的人却并没有比一年赚10万美元的人幸福多少。”另一个原因则是在一个正在发展的经济中,人们的薪水也在不断增长,于是产生了更多的欲望,会总是让你觉得自己该拥有更好的东西。“经济上的成功并不能作为衡量康乐的标准,一部分是因为唯物主义会对‘康乐’这个词产生负面影响。” Diener 和 Seligman 这样总结。 如果钱不可以买到幸福,那什么可以呢?当你的祖母说要你珍惜自己的健康与朋友而不是钱与物质时,她是对的。或者就像 Diener 和 Seligman 说的那样,当你的基本需求达到了“幸福感的提升更多的是来自于社会关系和对自己工作的享受,而不是工作收入”时,那你就是幸福的。其他一些研究员还加了诸如履行、感到生活很有意义、属于一个集体以及住在一个有着个人权利及民主法制的社会里。“如果国家想增加国民的康乐感,” Veenhoven 说,“他应该减少自己在经济上投资的注重,而更多得关注政治上,比如一个好的政府,是你有自由、民主、信任及公共安全。”(奇特的是,尽管金钱不能买到幸福,幸福却可以买到金钱。年轻人把他们自己形容为“幸福”,而多年过去后,他们会比那些说自己不幸福的人要更有钱。看起来有一个康乐的感觉会给你带来更好的生产力并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以及其他可以使你有高收入的特点。幸福的人更适合结婚并且能更好的保持婚姻,还会更加健康。这两点也是可以增加幸福感的。) 如果金钱买不到幸福,那么如今大多数美国人的行为都是彻底疯狂的。我们越来越努力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使我们的腰包鼓起。但是让个体疯狂的做法对国家的经济是至关重要的—会有更多的增长及消费。Gilbert 又说了:“经济可以增长及繁荣,唯一的原因便是人们被‘金钱可以买到幸福’的观点所迷惑。……个体在奋斗时经济便繁荣,但正是因为个体只会为了他自己的幸福而奋斗,他们才会错误的认为个人的康乐来源于更多的生产与消费。”换句话说,如果你想为你的国家的经济做贡献的话,请忘了以上关于“金钱买不到幸福”之说。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