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14今日阅读:145今日分享:43

初一的孩子对应试教育存在偏见怎么办

杨老师:您好!有幸看到您的博客!非常高兴有机会向您请教问题。我有个上初一的13岁的女儿,学习成绩还不错,在班上排名十几名。由于上初中后换学校搬家、学校学业压力大等原因,我女儿出现烦躁、敏感、厌学以至不上学,现在已有近两个月在家休息。我们父母及孩子也做了心理咨询,通过咨询我们父母知道了孩子现在的状况主要是由于父母的教育不当造成,孩子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承压能力不强。通过做心理调整,孩子现在情绪基本稳定了,但是她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仍然存在偏见,不想中国的学校,总是想出国。她英语学的很好,可能在外面接受外教培训的原因,她对国外的教育有一点认识。搞得我们家长不知如何办了,最近为孩子的事我这个母亲也是很茫然。出国是一个出路,但是不论在哪里读书,孩子都要有承压能力,我们家长现在和她交流比较困难,孩子总是认为我们讲大道理,她的逆反心理比较强,不接受我们的说法,希望杨老师在百忙中帮我分析下,我们父母应该怎么做好呢?这位朋友:您好!你说“我们家长现在和她交流比较困难,孩子总是认为我们讲大道理,她的逆反心理比较强,不接受我们的说法”,其实最佳的交流是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部述说出来,然后根据孩子的述说心平气和、和谐愉悦的对孩子进行欣赏、鼓励和诱导,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强压给孩子。你说孩子“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仍然存在偏见”我不知道你所说的偏见是什么,所以我很难给你教育孩子做具体的指导。在此我有必要给你谈一谈“教育”的追求——教育的追求是发现、改善和培养。发现、改善和培养有两种方向,一种是发现孩子的“缺点”(贪玩、做与文化课程无关的活动、接老师的话差、看与文化课程无关的“闲书”、叛逆等等),经过强制性的方式方法令其改善,培养其成为考试的工具;另一种是发现孩子的优点,通过赏识和激励的方式方法使孩子自觉、自主、自动改善和改变自己,培养孩子成为其独特遗传和独特灵魂主宰之下的佼佼者。很明显“应试教育”就是我所说的第一种情况,它的弊端首先是教育目标一刀切,抹煞或扼杀了独特的灵魂主宰下的独特的发展趋向;其次是为了成绩把学生的身体、心理、品行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再次是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是考试成绩的作用被无限的扩大,比如考不了高分就难以对生活充满信心;考不了高分就要受苦受难;考不了高分就不能快乐或富有;考不了高分将来的人生就得不到好的发展等等,这些都跟人生成功挂上了钩。我想孩子的偏见也不过这些,对于孩子所说的属于事实的东西我们要给予肯定和欣赏,同时也要对孩子独到的探索给予褒扬,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要顺其自然的引导孩子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虽然应试教育有诸多的弊端,但是也有其优点存在,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在应试教育的机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功绝对扎实,在中小学反复的强化之下所学的知识就象是刻在了脑子里一样,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试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坚韧不拔、顽强拼搏、自见自胜等品质,养成了坚韧、顽强、按部就班低头耕耘的习惯,这对于真正决定我们命运的心态以及投身于切实行动的实践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有出国学习的想法非常好,我们也应该给予支持、肯定和欣赏、鼓励,不过在支持、肯定和欣赏、鼓励的前提之下,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走出国门首先必须的是要养成坚韧不拔、顽强拼搏、自见自胜、自理自立、自控自制的习惯和品行,这是因为国外一上高中要准备申请大学,把自己的成绩单,平时的表现,慢慢积累,到了一定的年级就开始往自己期望的大学投简历,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学生要非常勤奋的学习,夜里熬夜肯定是家常便饭,所以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辛苦程度并不比国内小,所以养成这些习惯和品行是必须的。其次,需要性格外向,适应能力强,独立自主性高,对困难和挫折乃至孤独、寂寞的心理承受能力强,最后,需要学习兴趣浓厚,自学能力和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强,对知识的涉猎广泛,这样才能适应国外的学习方式,如果自身学习不够主动、知识涉猎面不广且缺乏自我寻找答案的能力,到了国外的学校会产生严重的脱节,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最终导致心理上厌学。孩子知道了这些情况之后,我们用积极心理和行为鼓励孩子让其在国内的学习生活中解决以上问题,那么我们就支持其出国。这样孩子就会在我们的支持、肯定和欣赏、鼓励之下快乐愉悦的进行当前的学习。不知我以上所谈对你是否有启发,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