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67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31

冬季要进补 方法要适宜

中医讲“秋收冬藏”, 是指冬季人体处于收敛、积藏时节: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由于有这个季节的特点,相对而言,补充营养,就要和这个时节相适合。       俗语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能流传下来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因此,选择一些更容易吸收、接纳的食材,以及选用适宜的方法,就为机体的修养生息,找到最佳的时机,为下一年的健康奠定了物质基础,也是人们追求健康生活,讲究快乐养生的传统做法。
一、冬补饮食原则
1

营养素丰富以保温       冬季寒冷,提高人的耐寒能力也就帮助了身体的免疫功能,人就是在抵抗环境中生存、繁衍下来的。所以可适当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品,即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主要包括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

2

矿物质丰富以御寒       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胡萝卜、山芋、青菜、大白菜、藕、菜花、大葱、土豆等根茎类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可将它们与肉类御寒食物掺杂食用。一般来说,按照老祖宗传承的吃法,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即不偏食,不乱吃,就可以保证人体对钾、铁、钙、磷、镁等矿物质的需求。也可适当可多吃点牛奶、豆制品、虾皮、牡蛎、沙丁鱼、虾等富含钙的食物,对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也大有裨益。当然,特殊人群对选择矿物质来源,要因人而异。

3

维生素丰富以防燥       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维生素B2多存在于动物的肝脏及蛋、奶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比如多吃一些“白色”的大众食物,安全放心实惠,如白萝卜、白菜、冬瓜、百合、银耳、莲藕、莲子等;水果中以梨为“补水之王”,不但能够“以水润燥”,增加水分的摄入,还有利于维生素的补充。

二、冬补偏肾偏温
1

冬藏藏阳护阳       众所周知,冬季的气候特点为“寒”。而寒为阴邪,人体受外界影响,阴气也相应增加,这就会伤到人体中的“阳气”。此时人体为抵御外界环境,就需要“藏阳”和“护阳”,即储存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顺应季节变化的自然规律,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环境影响等。不但要使人们健康过冬,还为下一年的健康做好储备。

2

护阳肾阳为要       中医认为,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它滋五脏的阴气,发五脏的阳气。所以寒邪入侵,最容易伤肾。肾的阳气一伤,则会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同时,肾阳气虚就会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等疾病随之而生。所以冬季摄取食物,当以滋补肾阳为首要原则。

3

补肾分清阴阳       按中医理论,肾虚有阴阳之分,滋补前要分清冷热、阴阳。在我国民间冬令进补的习俗中,补药、补品一般属温性的较多,以顺应气候寒冷的冬季。对于肾阳虚者,常以狗肉、羊肉、韭菜、虾仁、栗子、胡桃仁来温补肾阳;对于肾阴虚者,应该以海参、芝麻、黑豆等添精补髓。需要补充强调的是“黑色入肾”之说,即如黑米、黑豆、黑木耳、黑芝麻、海带、乌骨鸡等,冬季多吃为宜。这类食物有明显的补肾作用。

三、冬补因体制宜
1

体质较差者       冬季进补不能乱了阵脚,不能盲目进行,要首先了解自身的体质。例如气虚型,包括脾胃气虚或肺气虚者,比较适合食用人参、白芪、淮山等。因为这类型人常易疲劳、胃口差、精神状态也不佳,所以适宜食用这些补气的药物;而食补多用大枣、桂圆、荔枝、栗子、鹌鹑等食材。       从补气效果上看,人参享有盛誉。人参是名贵的补气药物,有“大补元气”之功,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节人体胆固醇代谢,抑制高胆固醇血症等功效。

2

血虚体质者       血虚型的人常见的表现症状为瘦弱且面色苍白,嘴唇、指甲颜色淡白,并且还有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等症状,女性还会伴有月经颜色淡且量少的特点。       对于血虚型体质,冬季护阳,还要补血。适宜用补血类的药物,例如当归、阿胶、鹿胶、熟地等;若用食补,可选范围很宽,如:红枣、莲藕、黑豆、发菜、胡萝卜、面筋、菠菜、黑芝麻、海带等。

3

阳虚体质者       阳虚类型的人在冬季非常怕冷,四肢冰凉,补阳气的食物和药物能够帮助他们增强御寒能力。       在冬季,阳虚型的人最最应该进补,可选的食材、药材有很多。一般选用的适宜食用温补阳气的食物或者药物有羊肉、狗肉、牛鞭、巴戟天、杜仲等,其中,羊肉的营养极为丰富,不仅含有大量蛋白质和脂肪,而且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人体所需的元素,被人们誉为冬季食补佳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