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352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arcgis10.2邻域分析之创建缓冲区(英文版)

缓冲区:在输入要素周围某一指定距离内创建缓冲区多边形。参考Arcgis Help。简单介绍缓冲区原理与操作步骤!
工具/原料
1

Arcgis

2

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

方法/步骤
1

数据准备: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以此为例!

2

缓冲区插图,直观了解缓冲区原理。使用前需了解,如果对具有覆盖较大区域的要素的经过投影了的要素类进行缓冲,或正在使用非常大的缓冲距离,投影中的变形可能会导致生成不准确的缓冲区。通过使用具有地理坐标系的要素类,并以线性单位(米、英尺等,而非诸如度之类的角度单位)指定缓冲距离,在缓冲时可完全避免变形。当使用这种输入组合时,工具将生成真实的测地线缓冲区,从而准确表示地球表面的距离。测地线缓冲区在平面地图上可能会显示异常,在地球仪上可正确显示(可使用ArcGlobe或ArcGISExplorer应用程序查看三维地球仪上的地理数据)。 1 通过使用最小化距离变形且在地理上适用于输入数据的投影(例如等距圆锥投影或等距方位投影),可提高使用经过投影了的输入数据所创建的缓冲区的精度。    2 对投影坐标系中的要素进行缓冲并输出到地理数据库要素类时,所创建的几何通常包含圆弧段,特别是对点进行缓冲时。如果这些含有圆弧的缓冲区重新投影到不同的坐标系,原始缓冲区的位置和大小将会发生变形,但缓冲区的形状将会保持不变,这会导致重新投影的缓冲区无法再精确表示原始缓冲区所覆盖的区域。如果要重新投影含有圆弧的缓冲区,请先使用增密工具将圆弧段转化成直线,然后再对缓冲区进行重新投影。    3 输出要素类将具有一个BUFF_DIST字段,该字段包含用于缓冲各要素的缓冲距离(使用输入要素坐标系的线性单位)。如果使用融合类型ALL或LIST,则输出将不包含此字段。    4 如果对面要素进行缓冲,则可使用负缓冲距离在面要素内部创建缓冲区。使用负缓冲距离将会使面边界向内缩减指定的距离。    5 如果使用“输入要素”中的字段来获取缓冲距离,则该字段的值可以是数字 (5),也可以是数字加上有效的线性单位(5千米)。如果字段值只包含数字,则距离使用“输入要素”空间参考的线性单位(如果该“输入要素”位于地理坐标系中,该值以米为单位)。如果在字段值中指定的线性单位无效或无法识别,则默认情况下将使用输入要素空间参考的线性单位。

3

操作方法:        ArcToolbox>Analysis Tools>Proximity>Buffer

4

1)点要素创建缓冲区;输入目标要素>输出要素位置并命名>选择缓冲区范围>OK。

5

2)线要素创建缓冲区;输入目标要素>输出要素位置并命名>选择缓冲区范围>根据需要进行选择>OK。

6

3)面要素创建缓冲区a对整个面要素创建缓冲区b对整个面要素向内生成缓冲区c仅面要素外创建缓冲区根据需要进行选择>OK。

注意事项

融合字段参数添加字段按钮仅在模型构建器中使用。在模型构建器中,如果前面的工具尚未运行或其派生的数据不存在,则可能不可以使用字段名称来填充融合字段参数。“添加字段”按钮可用于将所需字段添加到融合字段列表,以完成“缓冲区”工具对话框。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