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08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怎样当好孩子的“心理医生”

要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成才乃至成功,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如果不懂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失败的不仅仅是角色本身。 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行为问题,这是最轻的一类心理偏常,多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二是人格缺陷,是指一些青少年在人格发育和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了人格特征和结构的偏异,比如自卑、冲动、敏感多疑、交往障碍、偏执等。三是心理障碍,主要是学校适应障碍、考试综合征、神经衰弱等。四是心理疾病,如儿童多动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往往是青少年多发的心理疾病。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或加以解决,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影响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家庭的结构、家庭的环境、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教育教养方式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生重要影响。面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究竟该如何做呢。
方法/步骤
1

善于发现孩子的心理偏差   由于社会环境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使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家长对孩子的成败带有“下赌注”的感觉:好坏就是这一个了,千万不能出差错。因此,对孩子过分关注,孩子稍微表现出一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惊慌失措,孩子是否有病?譬如,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我经常听到有的家长给我说他的孩子有多动症。结果由于家长的不正确标定和暗示的结果,许多孩子真的表现出多动倾向或者真的成为多动症儿童。

2

你要学会欣赏孩子   每个人都有被欣赏和被夸张的需要,因为称赞能满足人的自尊倾向。一般而言,每个人都有一种自尊倾向,喜欢以肯定的态度对待自己。如果一个人总不能以肯定的态度对待自己,那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感,还可能逃避现实,甚至会自我毁灭。想一想,如果一个妻子今天为过生日的先生精心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可先生吃了一口却说:“你怎么做的饭,一点滋味都没有?”或者一位先生费尽心思为妻子买了一件衣服,结果妻子却说:“你买的什么衣服,颜色难看,款式陈旧。”他(她)会是什么感受?以后会怎样做?   称赞能产生特殊的心理效应,它能够加强或满足他人的自尊,使他人以肯定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以,在孩子的成长中不能缺少称赞,称赞在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称赞可以通过口头语言,也可以通过身势语言以及一定的表情,如微笑、赞同的目光等。称赞必须恰到好处,在别人需要称赞的时候,个体又以他所能接受的方式去称赞,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3

孩子更需要得到尊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只有在受到尊重时会乐于自我提高。孩子也是人,不论年龄大小,都有感情,有他自己的行为方式,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孩子是在成人的尊重中学会做人,学会自尊的。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家长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或者附属物,不给孩子任何自由自主的权利;有的家长不分场合训斥甚至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对青春期的孩子查阅日记,跟踪其与同学的交往;有家长随意公开孩子的缺陷等等。结果是践踏了孩子的尊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使孩子失去了上进的动力。   因此,家长应时时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学会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给孩子发言权,给提供自我尝试的机会,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要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长大。学会用肯定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尽量不用或少用否定语言。让孩子在一个健康心理状态下成长起来。

4

对孩子提出合理的期待   现在许多孩子缺乏生活目标,过一天算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活着。家长对孩子提出合理的期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家长的期望过高却会成为影响孩子健康发展的因素。对孩子确立家庭教育目标时,许多家长总是从自身考虑出发,以自己的经验和爱好作为依据,而很少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以及社会的需求、现实的可能性等。目标定位过高的现象普遍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心态。据一次调查表明,90%的家长希望孩子能上大学,19%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到博士。这种目标的高定位,造成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导致个性发展不健康。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显得极其重要。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父母,而给孩子当好心理保健医生是每一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