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90今日阅读:60今日分享:41

自学小儿推拿教程

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史上最全的小儿推拿手法。宝宝生病感冒、发热、咳嗽、腹泻、夜啼的时候,除了吃药打针,妈妈们也可以学习小儿推拿为宝宝进行治疗与保健…… 常用推拿手法由于小儿肌肤娇嫩、神气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时,特别要注意手法,强调轻柔、渗透,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运法、捏法、擦法、捣法、捻法、刮法、摇法、拍法。除了基本手法外,在几百年的临床实践中,医家逐步总结出一些有固定程序且有特定名称的操作方法,这些操作方法往往是用一种手法在一个穴位或几个穴位上进行,故现称“复式操作法”,如黄蜂入洞、打马过天河、运水入土等。4操作顺序及补泻原则推拿时,应按顺序依次操作,以免遗漏。应先轻手法,如推、揉、运等,后重手法,如掐、捏、拿等;先头面,次上肢,再下肢,最后是胸腹腰背。小儿推拿所使用的穴位,根据其手法操作可分为直线、旋转及垂直方向,可根据操作方向来决定补泻原则。1.直线方向主要是应用推、捏等法施于直线状穴位。总的补泻原则为:向心方向推为补法,离心方向推为泻法,来回推为平补平泻法。有些非特定穴在经络线上,它们共同的补泻原则是:顺经方向推为补,逆经方向推为泻,来回推为平补平泻。2.旋转方向多用于揉、运、摩等手法,施于面、点状穴位。总的补泻原则是:顺时针方向旋转为补,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泻,双向旋转为平补平泻。如果是左右对称的两个穴位时,其补泻原则为:向内旋转为补,向外旋转为泻,双向旋转为平补平泻。3.垂直方向多用于按、掐、拿等手法,施于点状穴位。其补泻原则以手法的轻重定补泻,重手法为泻法,轻手法为补法,不轻不重为平补平泻。此外,还有一些穴位的操作方向为特定的,不受以上补泻原则约束,例如推三关、清天河水等。
方法/步骤
1

【龟尾】[位置]在尾骨端。[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功用]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2

【手阴阳】[位置]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操作]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功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

3

【五指节】[位置]在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功用]掐或揉五指节能镇惊安神,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主治]惊惕不安,惊风抽搐,咳嗽痰多,腹痛等

4

【四横纹】(四缝)[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功用]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食等症。[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

5

【掌小横纹】[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次数]100~500次。[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7

【天柱骨】[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功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治]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8

【迎香】[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主治]鼻塞流涕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