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77今日阅读:22今日分享:22

孩子总爱哭闹怎么办?

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有“我”的意识的萌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我要….”,“我想…..”,一旦与父母发生摩擦,争执,就容易发生哭闹的现象。     如何解决这个年龄段孩子爱哭闹的现象呢?从我们与孩子相处沟通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方法/步骤
1

1.  不要因为孩子小而随意忽略孩子的感受。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要因为孩子小而随意忽略孩子的感受以及她们的想法。孩子在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因为年龄小,语言能力还没有完全达到,所思所想与口头表达完全一致的水平;所以当出现孩子与爸爸妈妈有不同意见,特别是爸爸妈妈不赞同孩子意见的时候,孩子往往会着急不知道该如何表述,再加上爸爸妈妈单方面意见强硬,孩子无法或无机会表述自己的观点,而直接用哭闹的形式来表示反抗。

3

3. 放慢生活节奏,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        生活中更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觉得“时间来不及了”,我们觉得“这样不方便”,我们觉得“这一点都不好”,我们觉得“没有必要这样”,而不由自主地将我们的心情和想法强加给了孩子,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爸爸妈妈们必须要放慢节奏,即要放慢说话的节奏,还要放慢生活的节奏,学会耐心地倾听孩子;让孩子感到她还有机会,还有表达的机会,还有争取的机会,还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她才会更加自信而从容地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当孩子说的有道理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应该尊重孩子,而不因为是大人就将自己的思想和做法强加于孩子。

4

4. 反复引导,鼓励孩子说明理由,强化讲道理争取机会的意识。      当然爸爸妈妈们也不可能指望,引导教育一次,孩子就能学会;孩子需要反复尝试,需要爸爸妈妈经常反复引导,给机会,给时间,孩子才能学会慢慢体会运用。       经常鼓励孩子说明理由,孩子有过一二次这样成功的经验后,就会更加强化孩子的意识:有不同意见,要说明理由!哭闹不起作用。当以后在生活,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中出现相同情形时,孩子才知道应当如何正确应对。

5

5. 鼓励孩子说明理由,亲子关系更融洽。       今天我们学会尊重孩子,明天孩子就会尊重他人。反过来,尊重孩子,也让孩子更加信任爸爸妈妈,孩子也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遵守规则,因为她们潜意识里知道,爸爸妈妈是说话算话的。

6

6. 孩子学会说明理由,既能减少哭闹,又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鼓励孩子阐述自己的意见,说明理由,既是减少孩子哭闹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教会了孩子一种正确的处事方法;更是激励了孩子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争取解决问题,为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打下好的基础。

7

生活实例:        现在,当我们有不同意见时,女儿会习惯地先进行说明,阐述自己的理由,为自己争取。如有一次,我们有事准备出门,3岁的女儿一定要带一个拼好的玩具出去。以下是我们的对话:        妈妈:“这个就不要带了吧?”       女儿:“带,要带,这是我刚拼好的高楼!”(我们怎么看,也看不出这是高楼!呵呵呵)       妈妈:  “可妈妈的包都装满了呀,实在放不下了。放家里吧!”       女儿:“我可以自己拿呀!”       妈妈:“但这个也太大了吧,拿着走路多不方便啊,我看还是放家里吧,回来再玩,怎么样?”       女儿看了看,没说话,跑开了。       一会儿从我们房间里拿出一个塑料袋,对我们说:“放到袋子里,拿着走就方便了呀!”       说实话,我们已经开始偷着乐了,看她这样认真,我们也继续认真下去:“这有两边都冒出来了呀!袋子装不下呀?”       女儿看了看,又想了想,然后很果断地把玩具拿出来,把冒出来的两端卸下来,放在柜子上,把剩下的再重新放回袋子里:“这样就可以了呀,等我回来,再重新上上去。好了吧?”       女儿说到这儿,她爸爸已经高兴地跑过来,一把把她举过头顶,骑大马:“拿好啰,我们出发!”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