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95今日阅读:162今日分享:23

预应力张拉原理、作用

定义 预应力张拉就是在构件中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预应力张拉构件承受拉应力,进而使得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应对钢结构本身所受到的荷载,包括好屋面自身重量的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作用等等。 一般张拉用到钢绞线、千斤顶、锚板、夹片……作用 在工程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绞线,施加预压应力,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和刚度,推迟裂缝出现的时间,增加构件的耐久性。对于机械结构来看,其含义为预先使其产生应力,其好处是可以提高构造本身刚性,减少振动和弹性变形这样做可以明显改善受拉模块的弹性强度,使原本的抗性更强。张拉伸长 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应对称张拉;当两端同时张拉时,二端不得同时放松,先在一端锚固,再在另一端补足张拉力后进行锚固。两端张拉力应一致,二端伸长值相加后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当张拉长束因千斤顶张拉活塞行程不足需多次张拉时,应分级张拉,中间各级临时锚固后,重新安装千斤顶,并重新读表和量测伸长值后再继续张拉,避免伸长值量测累积误差。预应力张拉时应均匀缓慢升高油压,逐步张拉至控制应力。预应力张拉程序为:0→20%σcon(读伸长值L2并作记录)→σcon(量测伸长值L3并作记录)→卸荷至零。张拉控制应力:张拉控制应力σcon按设计要求:有粘结:σcon=0.75×Fptk =0.75×1860=1395(Mpa)张拉力Np: Np=σcon×Ap张拉伸长值控制:张拉采用的以张拉力为主,伸长值校验的方法。初应力时量取千斤顶活塞的伸长量L1,张拉达20%scon时再量取千斤顶活塞的伸长量L2,二者之差为钢束的实际推算伸长量。张拉达100%scon再量取千斤顶活塞的伸长量L3,L3-L1二者之差为钢束的实际张拉伸长量。实际张拉伸长量与实际推算伸长量之和,与理论伸长相比较误差不超过+6%,-6%,否则应停机检查原因,予以调整后方可张拉,必要时进行处理。预应力张拉的理论伸长量计算按规范要求进行,采用平均张拉应力法。具体公式如下:△L=Fp*L/Ap*EsFp—平均张拉力(kN)张拉时发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放松千斤顶,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后再恢复张拉:①断丝、滑丝或锚具碎裂;②混凝土破碎,垫板陷入混凝土;③有异常声响;④达到张拉力后,伸长值不足,或张拉力不到,而伸长值超出范围;工具锚的夹片,应注意保持清洁和良好的润滑状态。锚板的锥行孔内及夹片应涂上润滑剂。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mm。张拉端外露预应力筋应在灌浆后再切割张拉原理预应力采用两端对称同时张拉、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法,两端千斤顶升降压、画线、测伸长、插垫等工作一起进行。千斤顶就位后,先将主油缸少许充油,使之蹬紧,让预应力钢绞线绷直,在钢绞线拉至规定的初应力σ0时,停机量测原始空隙并画线作标记。钢绞线的张拉顺序综合以下几方面因素核算确定:其一避免张拉时构件截面呈过大的偏心受力状态,不使砼边缘产生拉应力;其二计算并比较分批张拉的预应力损失值;其三是尽量减小梁体产生过大的上拱度,防止梁体开裂或变形严重。经综合比较,采用了两阶段传力锚固法张拉,即T梁砼强度达90%后,首先张拉锚固于梁端的N1-N4钢绞线,对此4根钢绞线的孔道压浆,然后存梁;为减小T梁的徐变上拱度,锚于梁顶的N5-N7钢绞线待架梁前再进行张拉并压浆,随即架梁。采用两次张拉工艺的另一优点是:先张拉一部分钢绞线,对梁体施加较低的预应力,使梁体能承受自重荷载,提前将梁移出生产梁位,可大大缩短生产台座使用周期,加快施工进度。中梁钢绞线张拉先后顺序:N2→N3→N1→N4→N5→N6。边梁钢绞线张拉先后顺序:N2→N3→N1→N4→N5→N6→N7。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力程序:0→初应力σ0→控制应力σk(持荷2分钟锚固)。σk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包括预应力损失在内)。张拉施工的工作顺序:穿束→安装锚具→安装千斤顶及张拉设备→张拉、锚固→拆除千斤顶及张拉设备→压浆→存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