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5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16

“心理群体”作用对股市的影响

股票价格不是由某个投资者决定的,而是通过投资群体形成的最终均衡合力决定的。单个投资者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形成个人投资心理,然后经过投资心理的相互作用,再形成群体投资心理,从而形成群体投资行为,最终形成股票均衡价格。由于支配群体投资行为的是群体投资心理,并最终决定股市均衡价格。
工具/原料

步骤/方法
1

“心理群体”理论研究者认为,“心理群体”是指具有相同心理活动特征的人群集合体,具有心理活动特征的一致性。个体心理经过“情绪激发——情绪传递——建议接受”三个阶段形成“心理群体”。其可能是地域性的,也可能是全球性的。投资示范人(机构投资者)先于其他投资者知道相关信息,或者能够正确解读、分析和预测意外事件对股市带来的影响。所以,他们会利用信息和资金优势,充当庄家角色,发挥示范人作用。假定投资示范人事先知道“利好”消息,为了扩大自己拥有的股票“头寸”,以便以后高价抛出,示范人会报出比当前均衡价格稍高的价格进行试探性吸货。同时,他会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向外界传递股价上涨信号,该信号成为诱发股票价格上涨的示范源。中小投资者在信息、资金和投资知识上处于劣势,因此倾向于从观察其他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来获取投资决策信息。当大量高于均衡价格的买单或卖单出现时,一些善于观察交易信息的中小投资者首先产生股价上涨的心理预期,从而增加投资,导致股价上涨。情绪激发阶段由此完成。

3

当投资示范人的投资收益达到预期目标时,由于能够比较准确定位股票的真实价格,当有关消息正式公布时,示范人的股票已经经过了“突破”和“拉升”阶段,同时顺利地抛出筹码。投资心理群体被狂热情绪控制后,造成该股票价格超过其真实价值。为防止过分炒作,证券监管部门或相关人士会提出忠告和建议,甚至对可能存在的市场操纵、幕后交易等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查处,于是股价大幅下挫。对此,中小投资者是无力回天的,只能接受外部建议并受其指挥,最终“忍痛割肉”或“深度套牢”。接受建议阶段由此完成。

4

我国股市主要以中小投资者为主,大多是普通投资者,多倾向于观察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进行操作,同时股市信息的披露制度也存在重大缺陷。所以,我国股市机构投资者对中小投资者的示范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心理群体”作用的影响下,投资者只是盲目跟从,而不考虑股票预期收益率,甚至不顾股票过去和现在的信息,这就大大削弱了对股票基本面情况的理性分析,从而导致股市的过度投机。与此同时,在“心理群体”形成过程中,模仿者投资的行为常常会使股票价格超过其真实价值,导致股票价格被过分高估或低估,形成传统金融理论不能解释的股价“过度反应”现象,严重时会形成股市“泡沫”。

注意事项

在“心理群体”形成过程中,模仿者投资的行为常常会使股票价格超过其真实价值,导致股票价格被过分高估或低估,形成传统金融理论不能解释的股价“过度反应”现象,严重时会形成股市“泡沫”。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