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05今日阅读:58今日分享:42

胃下垂改怎么办 胃下垂的症状及治疗

概述该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底低张的鱼勾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发病原因正常腹腔内脏位置的固定主要靠3个因素:1.横膈的位置和膈肌的活动力。2.腹肌力量,腹壁脂肪层厚度的作用。3.邻近脏器或某些相关韧带的固定作用。凡能影响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等,均可导致下垂。发病机制由于病因及原发性疾病和体质的不同,其肌力低下的程度、韧带松弛的程度存有一定的差异,其下垂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如无力型者往往伴全身脏器下垂,其悬吊、固定脏器的组织韧带全部为低张力。而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久卧少动者,往往是腹肌张力下降,膈肌悬吊力不足和胃肝韧带松弛为主,常不合并全身脏器下垂..胃下垂是怎么回事健康人的胃相对固定在上腹腔,当人站立时,胃的最低点不能超过脐下二横指(指胃小弯)。所谓胃下垂,就是胃在站立时明显下移,甚至从上腹移至下腹。由于胃的下垂,病人都有胃部不适的感觉,吃点饭就感到胃部饱胀,所以不敢多吃,饭后走路快一点就感到肚子疼。有的胃下垂病人,还合并有其他脏器如肾、肝、脾、横结肠下垂,称之为全内脏下垂。引起胃下垂的原因主要和体质有关,身体虚弱,腹壁脂肪薄,肌张力减弱,脏器韧带松弛,易发生胃下垂,且女性多于男性。这种病变易诊断。因胃移到下腹部,所以吃过饭下腹膨隆,上腹部胃区下陷,并且可以看到主动脉搏动,用手摸及更加明显。最可靠的方法是钡餐造影,如果胃小弯低于两侧髂嵴连线,就可以诊断为胃下垂。此病西医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用胃托系于腹部,可缓解临床症状。中医在这方面相对西医有很多优势,如中药、推拿、针灸,可视病情轻重而确定方法。中医将胃下垂分为中气下陷型、脾胃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等。临床诊断依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以及饮水超声波试验,X线检查表现较易确诊。胃下垂的程度一般以小弯切迹低于两髂嵴连线水平1~5cm为轻度,6~10cm为中度,11cm以上为重度。辅助检查1.上腹压痛不固定,可随体位改变,某些患者触诊时可听到脐下振水声,也有少数下垂明显者同时有肝、右肾及结肠下垂征象。2.X线检查,胃肠钡餐造影可见: (1)胃体明显向下、向左移位,重者几乎完全位于脊柱中线的左侧。胃的结构示意图(2)胃小弯弧线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3)无张力型胃其胃体呈垂直方向,体部较底部宽大,胃窦部低于幽门水平以下,蠕动无力,紧张力减退,钡餐滞留,6h后仍有1/4~1/3残留胃内。(4)十二指肠壶腹部受牵引,拉长,其上角尖锐,十二指肠第二部常位于幽门管后面,即向左偏移。(5)十二指肠第3段可因肠系膜动脉压迫而呈十二指肠壅滞。3.饮水超声波检查 饮水后测知胃下缘移入盆腔内..症状体征轻度下垂者一般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以出现如下症状:1.腹胀及上腹不适: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2.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3.恶心、呕吐: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其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这是因为1次进入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韧带之牵引力而致疼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4.便秘:便秘多为顽固性,其主要原因可能由于同时有横结肠下垂,使结肠肝曲与脾曲呈锐角,而致通过缓慢。5.神经精神症状:由于胃下垂的多种症状长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负担过重,因而产生失眠、头痛、头昏、迟钝、忧郁等神经精神症状。还可有低血压、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现。6.体检:可见瘦长体型,上腹部压痛点因立卧位变动而不固定,有时用冲击触诊法,或患者急速变换体位时,可听到脐下振水声。上腹部易扪到主动脉搏动,常同时伴有肝下垂、肾下垂及结肠下垂的体征..胃下垂鉴别诊断胃下垂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与急性胃扩张鉴别 急性胃扩张常发生于创伤,麻醉和外科手术后数小时至一两天内或饱餐后不久出现,患者感上腹胀满或持续性胀痛,继而出现呕吐,主要为胃内容物,量小,但发作频繁,虽吐而腹胀不减,患者可迅速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X线腹部平片可见扩大的胃饱和致密的食物残渣阴影,服少量的钡剂可见扩张的胃型。询问病史有助鉴别。2.胃潴留 功能性胃潴留多由于胃张力缺乏所致。此外,胃部或其他腹部手术引起的胃运动障碍,中枢神经系疾病、糖尿病所致的神经病变,以及迷走神经切断术等均可引起本病。尿毒症、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全身或腹腔内感染、剧烈疼痛、严重贫血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和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也可致本病。呕吐为本病的主要表现。日夜均可发生。呕吐物常为宿食,一般不含胆汁,上腹饱胀和疼痛亦多见。如有呕吐宿食,空腹时腹部有振水音,即提示胃潴留。进食4h后,仍可从胃反出或自胃腔内抽出食物则可获证实。胃肠钡餐检查时,钡剂在4h后的存留50%,或6h后仍未排空,均为本症之佐证。本病应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胃癌、胃扩张、幽门梗阻等病相鉴别。胃下垂的原因1.许多胃下垂患者,先天性的体质较差,膈肌力量以及腹腔收缩力较弱,这样很容易导致胃膈韧带松弛,导致胃下垂。2.现在许多女性都热衷于节食减肥,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长期的进食量少以及营养吸收不足,往往会导致患者胃张力降低,很容易引发胃下垂。3.许多人喜欢暴饮暴食,而且缺乏锻炼,这样很容易导致胃部受到严重的压力,引起下垂。4.经过多次生产的产妇也容易患上胃下垂,由于产后腹压突然下降,往往为引起的胃肌力量不足,胃的位置降低。5.其他原因还有腹部经过多次手术以及长期卧床等,都很容易引起胃下垂。6.胃下垂的发生与身体素质有关,如病后和产后体弱,元气亏损,或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不能使胃固托于正常的位置上。自我养护患者主要感觉食欲不振,食量减少,腹部胀满,嗳气,小腹坠胀,心窝部沉重不适及大便秘结等症,也有便稀或便次多者。同时伴有精神不振,倦怠无力,头昏失眠等症状。如作 X线钡餐透视可见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在骼嵴连线以下,胃的形态呈无力型。治疗胃下垂,重要的是自我保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这是根治本病关键。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既可锻炼腹肌,增强体质,又能使胃肠道分泌和蠕动增强,促进食欲,改善消化及吸收过程。运动项目及锻炼次数和时间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饭前散步,或早晨跑步,练单杠,仰卧起坐等,以不感到紧张和过分疲劳为宜。每次锻炼后感到精神振奋,食欲增加,睡眠香甜,说明运动量是适当的,否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必须及时调整。胃下垂患者饮食调养方面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每天 3- 4餐,每次吃七八成饱,要细嚼慢咽。要节制生冷食物,特别是冷水、凉菜、生菜、生食等。在炒菜做汤时,要加些葱、姜、肉桂、小茴香、胡椒粉等调料。胃下垂患者因受摄入量和食物种类的限制,容易缺乏营养。所以膳食要富于蛋白质且容易消化。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油煎的肉类,以及腊肉、鱼干、粘糕、韭菜等。胃下垂治疗操第 1节 :枕上枕头,两腿弯曲,足跟尽量靠近臀部,腹部尽量挺起呈半桥形,维持一定的时间,然后还原。做 3- 5分钟。第 2节 :两腿并拢,直腿举起,在离床 20— 30厘米处停止不动 10秒钟,然后还原。再做第 2次。第 3节 :两腿并拢,直腿举起,在离床 20- 30厘米处停住,再慢慢向两侧来回摆动。第 4节 :俯卧,体后屈。第 5节 :仰卧,两臂前举到腹,坐起,下体成坐位后还原成仰卧。此疗法需从小运动量做起,最好安排在晚饭后的 1- 2小时内进行,每次锻炼 20- 30分钟。动作节奏以中速或慢速为宜,呼吸要均匀、协调。治疗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至正常位置。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4厘米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减轻,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1厘米以上;或临床症状显著减轻,但x线复查未见改变。无效:症状略有改善或无改善,体征无改变。西医治疗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可参照慢性胃炎治疗。腹胀、胃排空缓慢者,可供给吗丁啉19mg,每日3次,或胃复安5-10mg,每天3次。合并便秘者首选莫沙必利片,每次1片,每天3次。试用ATP治疗,每日早、午餐前半小时肌注,每次20mg,每日2次,25日为1疗程,间隔5天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必要时放置胃托。中医治疗耳针:选用毫针柄,在耳壳“胃肠区”按压,寻找敏感点,在此点上加压2-3分钟,每日1次。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胃俞等穴施灸。气功:卧位呼吸法:患者取仰卧位,臀部适当垫高或将床脚垫高5厘米,先吸再呼,停闭,重复进行;吸气时行舐上腭,默念字句的第1个字,呼气时落舌,默念第2个字,停闭时舌不动,默念其余的字,默念字句可为“胃上升”、“胃体上升”等。中药升麻提胃方:从整体出发,通调全身,增强自身免疫力,以治病补虚为手段,通过治愈胃下垂病症,来恢复肠胃消化吸收能力,人体有了营养物质的供给,自然虚症可消,以达到根治胃下垂的目的。中医辩证特色疗法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下缘达盆腔 ,胃小弯切角迹低于髂嵴连线。主症为腹胀,食后加重 ,平卧减轻 ,伴恶心、纳差、上腹痛、便秘或腹泻等。临床上有很多医生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法 ,常有滞脾壅胃之弊。笔者从肝论治 ,多获佳效 ,归为五法。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