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65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16

舌尖上的中国为啥这么火

《舌尖上的中国》在2012年于央视播出后,便有一大批观众流着口水苦等“舌尖第二季”。在娱乐节目泛滥,电视剧势不可挡的潮流下,一部纪录片为啥这么火?
工具/原料
1

知识

2

研究

方法/步骤
1

美食诱人?地域文化更诱人!  科学技术的发达、交通的便利让现代人可以随心所欲尽情享受口食的欲望,冬天里可以吃到夏天里的西瓜,夏天可以在空调屋里吃热气腾腾的火锅;食物也不分南北,一座二线城市便可以尝尽祖国各地的特色美食。  北京王府井、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武汉户部巷、济南芙蓉街这些地域城市的美食地标早已赫赫有名,成为城市独一无二的美食文化的聚集处。自诩为“吃货”的人越来越多,吃的欲望被人们接受和认同。  《舌尖上的中国》里那些普通的食材不名贵却足够新鲜,需要经过寻觅才能获得,弥足珍贵,从第一季的松茸、冬笋、酥油茶、太湖莲藕、上海醉蟹到第二季的酥油蜂蜜、云南野生木耳、莽山糍粑、台州跳跳鱼,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之中蕴含着普通人恋家的朴素情怀,让观众随着片中主人公的寻找中反观小时候那些尝过之后再也无法忘记的家乡的味道。  制片组网罗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地域美食,从南到北再由北到南,东部沿海、中部平原,东北平原、内蒙古大草原、云贵高原,美食故事的讲述中辗转祖国东西南北,一部《舌尖上的中国》也是一部“咫尺天涯的壮美民族风情图”。  动物、植物、佐料这些身边的美食在油中沸腾,被镜头一一放大,它传递的是一种吃的理念,对生活认真的态度。

2

美食故事里的亲情故事    地域的跨越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和文化上的色彩斑斓,更重要的是以人物命运的起伏为线索,串联起一个又一个在时代大潮下面临生存、选择、传承的打动人心的故事。    第一季《自然的馈赠》中,小卓玛天不亮就要和妈妈去原始森林中挖松茸,奔波一天,妈妈差点摔倒,看着别人都挖的比自己多想到妈妈的身体不好却拼命找松茸,小卓玛着急又心疼;在《时间的味道》一集中,在北京奋斗打拼的朝鲜族女孩金顺姬回到老家,和母亲一同腌渍泡菜,秘制记忆中的味道;第二季《脚步》里白马占堆冒险爬上四十多米的大树为家人寻找制作酥油蜂蜜的蜂蜜;苗族女孩李建英望着母亲脱下家乡服饰穿上都市流水线上的衣服,为了大山里的一双儿女远离故土、奔走他乡……在琐碎的讲述中,把食物与人物命运牢牢地拴在一起,传递着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对自然与父母的感恩涤荡在观众心中,那么熟悉,那么浓……

3

精心烹制的“视听”盛宴除却美食的诱惑、亲情的感召和家乡的记忆外,整部纪录片的包装也可谓耳目一新。青年音乐作曲家阿鲲创作的配乐清新秀丽,那是一种能在心涧流淌的音符。《劳作的春夏秋》、《才下舌尖、又上心间》、《冬藏》这些原创音乐与整部纪录片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一起,颇为动人。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导演表演系副教授李立宏担当配音解说人,他的声线沉稳老练,把普通人的故事经过声音的置换,讲述的荡气回肠,有赵忠祥声音的味道,却又比赵忠祥更为理智和生动,为片子增色不少。摄制组主创坦言向BBC经典纪录片《美丽中国》、《人类星球》取经,在镜头上突破传统,另观众印象深刻而又爱的深切的就是美食制作完成后,俯拍一家人举杯共饮的镜头、人们拿着自己用汗水获得的食材拘谨而又朴实微笑的镜头、摄像机跟拍食物上桌的镜头,这些画面自然流露出对劳动者的尊敬、对美食的敬畏,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又饱蘸自然地烟火气,深入人心。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中国纪录片史上的新纪元,更是为中国地域美食开创一个广为传播、蓬勃繁荣的一个机会。摄制组笑言“自己是笨拙的匍匐前行。”可是他们对于创作的态度、对纪录片的诚意使“真正的中国美食文化”回归正统,让中国人在口水过后的泪水中尝尽那一飨舌尖上的盛筵。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