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15今日阅读:126今日分享:42

老师怎样才能不怕学生提问?

心中有底不怕问经常听到这样的语文课,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采用的策略一律是学生问学生答,教师一句“同学们,谁来回答?” 就把球顺势踢给学生,学生实在回答不了的,就把问题留下,美其名曰课后解决。也许有人说,这恰恰是教师的高明之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我认为不完全是这样。课堂教学是师生对话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者缘何明之而避之?有坦荡者说:“学生的问题千奇百怪,答错岂不出丑?”古语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给学生解惑,岂能为师?把一切问题推卸给学生,是不负责任的。如果我们都这样上课,那么教师真成“大老爷”了,这个“大老爷”谁都能做。学高为师。一个称职的教师,应具有相当的素质,对各种知识广泛了解,纵不是专家,最起码对所有教材应该深刻领会,哪怕是一个字词,一个典故,一个地名,一段历史。要知道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课程怎么变,教师首先必须是知识的拥有者,这样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更不会怕学生。我想,有了这个准备,就不会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质疑瞠目结舌,以至于心惊肉跳了。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不同。教学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是“以学论教”,“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和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驾驭课堂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学生的问题可能千奇百怪,需要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分析学生的语言,敏捷地判断出学生发言的价值所在,哪些问题是值得探究的,哪些问题是没有必要的,哪些问题需要优化,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或概括,才能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其实有些教师一味要求学生自己评价也是迫不得已,因为腹内空空,思维当然跟不上,不能机敏地抓住学生的问题,就无法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只好跟着学生一跑到底了。哀哉!老师们,心中有底不怕问。当你对学生的总是感到恐惧时,最好去学些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章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明确阐明积累的重要。博览群书使人渊博。当代文坛巨匠于秋雨先生,正是因为博览了古今中外的大量文献,才厚积薄发,呈现给国人《文化苦旅》《借我一生》等脍炙人口的文化专著。“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不变的真理。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不仅要读教材,读教育专著,更要博览全书,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涉猎文学、史政、科学、哲学等领域。心中罗锦绣,口内吐珠玑。读到的妙语佳句,记在大脑里,溶化在血液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丰富课堂教学。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位语文老师只有才华横溢、运筹帷幄,才能在课堂上妙语连珠,风趣幽默,应答自如。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如春雨缠绵,使学生如沐春风,兴趣盎然。试想,这样的老师还会怕学生的问题吗?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