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900今日阅读:142今日分享:25

经皮穿针固定技术常用的手法

穿针技术是一种基于传统手法整复基础上的微创手术方法,要掌握穿针技术就必须良好地掌握并熟练传统手法整复方法与技巧。没有手法整复的基础,穿针就无从谈起。手法乃正骨之首。《医宗金鉴》说:“夫手法者,谓以两手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手法有整复移位、消肿散洁,舒筋活动之功。施法前要详细进行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认真阅读X射线片,在医者头脑中形成一个伤患局部内、外的立体形象,确实了解骨折端的方位,也就是《医宗金鉴》所说的“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融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施法者应以早期、稳妥、准确、轻巧为原则。我们常用的手法有8种:
方法/步骤
1

手摸心会:手摸心会是正骨手法的基础手法,通过用手触摸了解整个骨折端的移位方向、移位类型,整个软组织的肿胀情况,同时对整复的方案了然于胸,只有手摸心会这个手法做到位了,方有判断骨折移位及是否对位的基础,也方有整复的基础。手摸心会是贯穿于整个整复过程中的一种基础手法。

2

拔伸牵引:主要用于矫正骨折的重叠移位,以达“欲合先离,离而复位”之目的。可由助手分别握持骨折的远、近段,先沿肢体原来的畸形体位顺势牵引,之后再沿肢体纵轴力对抗牵引,用力要轻重得宜,持续稳妥,一般3~5分钟可将重叠牵开。若患者过于疑张,术者可与其交谈,令其张口哈气等减少注意力。对肌肉发达或下肢骨伤病人,徒手牵拉难以奏效者,可暂时用机械方法牵拉,常用的有皮肤牵引、骨牵引。

3

推挤提按:主要用于整复骨折的左右、前后移位。术者先用手掌或拇指从两侧推挤,以矫正侧方移位;然后再用一手托骨折凹陷端,手按翘起端,利用提按以纠正前后移位,使之平复。

4

折顶成角:主要用于横断骨折且拔伸手法难以牵开者。术者双拇指抵于骨折突出的一端,示、中、环3指托于骨折凹陷的一端,双拇指用力推挤折顶,使成角加入,当手下感到两骨折端皮质相对峙时,反折回来,使两断端相对,复位就比较省力。此法操作时要仔细,以免骨锋损伤软组织。

5

屈伸收展:主要用于近关节部位的骨折,因某一折段短小,只有在牵引下通过屈伸收展改变肢体的位置,方可较省力地使骨折复位。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牵引下屈曲肘关节,屈伸型伸直肘关节;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先内收牵引后外展,外展型先外展牵上后内收,矫正外科颈骨折向静成角错位侧牵引下前屈上臂,甚至高举过头等。

6

夹挤分骨:用于有2根以上骨骼并排的肢体发生的骨折,且有靠拢移位,使骨间隙变窄者。术者双手拇指与示、中、环3指构成钳形,在两骨之间用力钳夹挤压,使之分开:若不成功或时间稍久者,可用一骨圆针制成钩状,经皮刺入直接挂于骨折成角处,向相反方向(凹侧)牵拉,即可使骨间隙分开。

7

回绕旋转:主要用于长斜形背向移位和螺旋形骨折。回绕法是术者一手握近折端,另一手握远折端,结合受伤机制、沿原来背向移位路径的相反方向进行回绕,使背向移位得到纠正。旋转法是在牵引下令远端助手沿肢体纵轴向近端内外旋转,使两折端的对合稳定。

8

摇摆纵压:是整理手法,主要用于纠正骨折残余移位和折端分离,也是对整复与否成功的检查,斜形和粉碎性骨折不可用此法,以免招致错位。对横断或锯齿形骨折,前后及侧方移位已经矫正,术者一手固定折端,另一手握远折段,轻轻地前、后、左、右摇摆,可使骨折在吻台更加紧密,然后沿骨干纵轴轻轻挤压,使两折端嵌插,有利于愈合。若骨折复位优良,别摇摆时有碰触感,纵压时有抵触感。

注意事项
1

上述八法是正骨手法的基础,应熟练掌握、得心应手。

2

在具体运用时,还必须根据病人的受伤机制、年龄、性别、体质、骨折部位、移位程度等辨证施法,或一法即可,若数法交替,力争解剖对位。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