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472今日阅读:84今日分享:32

成本削减中的陷阱,正确有效的成本削减策略

成本削减中的陷阱——精益生产:  许多资深的企业管理者都自信能轻易地找出企业运营成本中存在的“赘肉”,然而全凭主观直觉削减成本无异于一场高风险的赌博。即使是那些最富经验的成本控制高手也同样如此。管理者们极有可能会因错误地削减看似多余实则重要的开支,导致企业在竞争中面临比原先更严重的问题。我们将其称之为成本削减中的“四大陷阱”。  第一种陷阱——急功近利: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迎合近期业绩指标(例如季报或年报)的需要而采取的短期行为。为了使投资者满意, CEO和CFO会要求部门经理削减成本以实现利润指标。虽然这的确能在短期内降低成本,但是无法持久,被削减的开支通常在次年就会恢复。  对于企业而言,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削减某项开支而不影响运营并非难事。因此,像市场营销、维修保养、人员培训这样的开支往往会首当其冲成为牺牲品。但是,企业如果不能为这些被削减的资源找到有效的替代措施,其长期的经营业绩将受到影响。结果企业为了重获失去的资源,必将支出恢复到以往的水平。如运气不错,那么在缺失资源的恢复过程中,可能不会对企业产生实质性的损害。反之,这种短期的成本削减行为就可能迅速地破坏品牌形象,损害消费体验,并导致其他无法挽回的后果,所有的这些最终将损害企业的价值。  第二种陷阱——墨守陈规:拒绝改变乃人之天性,没有人喜欢改变,尤其是那些工程浩大,存在风险,需时较久或者在实现收益之前需要大量投入的改变。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员工都习惯于墨守陈规,坚持其固有的低效高耗的工作流程,他们甚至能说服自己(和任何其他人)——当前的工作流程是惟一可行的选择。他们认为,任何对工作流程的改变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些伎俩往往能成功地说服企业管理者转而削减别处的开支。  第三种陷阱——东施效颦:即盲目地学习其他企业。诚然,企业管理者通过比较自身与其他企业在采购、生产、分销等环节上的运营状况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提高效率。但是,在某一个环节上成本比其他企业高并不一定说明需要削减成本或改变工序。许多情况下,盲目的削减成本会影响客户的消费体验并且损害股东价值。  第四种陷阱——坐井观天:即狭隘的视野。有时管理者过于关注自己的业务领域,而没有去考虑如何与其他部门或品牌合作,以减少重复投入。某些业务可能包含一些管理者不太了解的领域,这使他们甚至都不敢浅尝,比如我们曾遇见许多企业宁愿走其他弯路也不愿对IT系统进行实质性的改进,比如启用一个新的企业资源管理平台(ERP)或升级销售终端管理系统(POS)。正确有效的成本削减策略:削减成本是一件令管理者感到很头疼的事情。公司削减成本的原因有很多,如提高或维持利润、取得收购的协同效益、避免破产等。如果你正在领导一个部门,的命令,要求把本部门的管理费用削减10%,20%,甚至30%。你该怎么办?首先,不要指望一个点子就可以彻底改变部门的成本结构,一蹴而就地解决问题。相反,你应该制订计划,采取10项或更多的举措来达成目标。其次,你削减成本的力度越大,对公司产生的冲击通常就越大。因此,你应该根据节省开支的目标,确定成本削减的力度。如果目标是削减10%,你可以采取渐进式削减的办法。大多数部门都能在不影响其他部门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成本削减10%。一些最常见的成本削减方式包括:合并非经常性开支;解决被拖延的人员问题;削减部门管理开支;控制“杂项”开支;控制加薪;再次提议未获采纳的节省方法。如果削减目标是20%,你可以尝试重新设计岗位和流程。这种方式对其他部门的影响适中。之所以要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除非砍掉部门中的大量工作,否则不可能把成本削减掉20%。你应该做的是,努力砍掉任何得不偿失的工作。而要有效裁减工作岗位,你需要从三个方面重新考虑本部门的活动。一是与业务往来部门沟通,确定它们如何影响本部门的工作量。你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削减成本的机会,如砍掉联络和协调岗位,降低过高的服务水准等。二是改变流程,从业务要求、人工流程、例外情况、时间安排这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本部门现有流程是否失去了效力或效率降低,以及是否能够相应地削减费用。三是改变“双保险”思维模式。不要为了预防某些影响不大的小概率事件,而采取过于谨慎的做法,这样做只会产生超额成本。如果削减目标是30%,则可以寻求跨部门裁减项目的方式。不过,的冲击可能最大。你可以协调部门间相同的活动,如集中采购办公用品,或统一协商出差酒店住宿,以便获得价格折扣优惠。你还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转移成本,或将某些活动或工作职能外包出去。其他削减成本的途径还包括:避免重复分析,取消没有多大价值的会议和论坛,调整或减少跨部门活动,裁减项目,减轻给其他部门造成的成本负担等。将管理成本削减10%,20%或30%,这是一项令人望而却步的任务,但如果你从现在做起,并且坚持不懈,就会找到足够多足够好的办法达成目标。相关经验和研究表明,对想法反复进行推敲,有助于提高想法的质量。因此,即使距离提出建议的最后期限还有一个月或更长时间,你也应该在今天就确定如何实现整个目标。有了想法后,不妨先放在一边,隔上两三天再斟酌这些想法。你会发现,每次重新斟酌后,原来的想法会更完善,因为你会发现新的情况,以及先前想法的不足之处。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