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90今日阅读:6今日分享:31

我觉察到了自己的一次“青春期表现”

一、雷人,我也有青春期表现爸爸今年七十多岁了,最近为了帮助爸爸实现去北京和坐飞机两个心愿,我帮爸爸安排了从青岛去北京的旅行。所以,顺便先从老家来青岛住了几天。爸爸是农民,但是以前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当过老师,喜欢思考,只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务农了,所以属于农民中的智者。爷俩聊聊天,会聊到一些比较深刻的问题,我再次感到爸爸对家庭教育,对人生的很多看法都是深刻的,与我的很多经过深入研究的结果比较契合。毕竟爸爸培养出了我,所以家庭教育自然是有思考的;他对命运和顺其自然的看法,我觉得也很合理。不过,虽然我已经奔四了,爸爸也七十多了,心里相互的感觉还和一二十年前一样,好像我还是那个毛头小伙子。爸爸好不容易见到我,自然希望把他的多年思考、实践积累的经验心得告诉我(和我们这些刚做爸爸妈妈不太久的人一样)。所以,他会告诉我一些事情该怎么办。有时我会发现,当爸爸说他的一些经验心得的时候,我会有些不耐烦,说:我知道了啊!说了几次,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反省。明明知道爸爸是为了我好,才和我说这些,为什么我不是满怀感激地倾听呢?二、这是普遍的心理规律猛然醒悟!其实这和青春期的某些心理是一样的。比如,在我这里长期咨询的一位妈妈告诉我:孩子快中考了,存在一个问题,放出誓言要好好学习考上重点中学,但是学习起来兴致全无。妈妈给他分析了目前的状态和实际情况,他很不耐烦地说他都懂......这样表现不就是青春期的特点之一吗?有位妈妈给我讲了她青春期时的事情。到了初中的时候,母亲觉察到她有恋爱的苗头,就找她过来很温和地告诉她一些自己的经验,也表示理解她。因为母亲的态度不错,平常也理解尊重她,所以她并不逆反。只是心里不耐烦,暗自想:这些我都知道,而且爸爸妈妈那一套已经过时了.......深入分析一下我自己的心理,其实和那个中考的孩子差不多,和这位妈妈青春期时也相似。当我爸爸告诉我他的人生经验的时候,虽然是很温和的,但是习惯上还是有些教导的态度(这是自然的,一二十年之前是这样的,现在惯性延续了),我心里也是觉得:这些我都懂,我都知道,不用再说了。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爸爸虽然以前对我鼓励和肯定还比较多,也因为我而自豪,但他以前总觉得我学习是很优秀的,人是不错的,但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行(这也是惯性思维吧),所以,其实不是充分的肯定和信任。所以,我都要奔四了,而且自控能力、心态都不错,在有些教导意味的方式下,以及在有不被充分信任的心理印象下,也会不爱听,也会不耐烦。青春期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虽然事实证明他们其实不是很懂,但当时他的确是真心地认为自己懂了,父母的观点不适合自己或者过时了,再加上如果父母有教导的意味,以前不是充分肯定和信任(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孩子下意识地觉得父母又不肯定自己),那么他们自然不爱听,或者不耐烦。也许所谓青春期的某些心理表现本来就是一个贯穿一生,或者说是一个普遍的、不独属于青春期的心理规律!这是心理的普遍规律,不是青春期都独有的。孩子从小开始都会有这种心理。孩子小的时候,就会说:我知道了,不用讲了,你真啰嗦!而且长大之后,成年之后,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表现。三、怎么说孩子才爱听但是我们的人生经验如果能为孩子接受,可能确实对他是有利的啊!难道我们就不说了吗?不是,关键是角色、方式和信任肯定。是参谋的角色,而不是导师的角色更好。孩子是刘备(孩子自然是自己的主公),我们最好做诸葛亮,去辅佐他。如果你去篡权,那算怎么回事儿?既然是诸葛亮,就要考虑如何措辞,刘备才能够听从自己的建议。比如昨天女儿回来,有件事情因为不高兴而不想做了。我搞清了原因,就和她温和地“进言”,我是这样开头的:你看我说的对不对......,所以,我觉得对女儿讲道理很有效,她通常能接受。另外,如果平常给孩子以充分的肯定和信任,那么他在你讲经验的时候就不会想到“爸爸妈妈又觉得我不行”,所以就不会有反感,这样就更容易听进去了。想想自己,会更容易懂孩子!参考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学习孩子的“…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