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5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16

形意心理学基础知识之第四节 对形与意的感悟

《形意心理学与恩威并施综合疗法》之(第一章 形意心理学基础知识)第四节  对形与意的感悟形与意,简单一点儿的理解可以理解成外在与内在。当然,二者也不完全相同。若按照道家的理解,形与意可以是阳与阴;若按照佛家的理解,形与意则是外在佛与内在佛;儒家似乎可以把形与意叫作身与性。不一而足,林林总总。其实,殊途同归,无论是何门何派,最终的目的都无非是让人修成“形与意和,无形无意,又无不形无不意”。但是又有几人能做到呢?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就能真正道出本源,可能够看破者又有几人?说起来就这么简单:形与意无时无处不在,又无时无处存在。
方法/步骤
1

一、内在与外在既然我们不能真正说明何谓形与意,那我们就先说说外在与内在吧。先说说我们的世界。世界是人们对认识领域的划分,佛教指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意即人可知过去与未来,可认识无垠的宇宙,可认识物质的本源和结构。世界又指地球上所有人可以感知的地方。以知识的发展和分类,人们又把世界人为地指定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客观存在的总和。从认知的角度来划分,某一个可感知的领域、范围都可以被称为世界,像精神世界、现实世界、二人世界、电子世界等。随着人类感知能力的扩展,人的认知向更广阔、更纵深的方向发展,世界也就慢慢把更广阔的宇宙空间牵涉进来,同时人类加深了对自身感知系统的研究,慢慢认识到人的内在有一个无比丰富和神秘的有待认知的领域,以人体为界限,自然地划分出对个体来说的内在的世界和外在的世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外在世界。外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部分。人来自于自然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也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人是通过改造外在世界而生活的。在人改造外在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外在世界的各种信息必然会反映到人的大脑中,而后这些信息经同化作用形成人自身的内在世界。人除了有自己的外在世界以外,还有自己的内在世界。人在改造外在世界时,需要以内在世界的内容为指导。所谓人的内在世界,即是人的思维、情感、意志、性格、心理以及人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积累等因素。也就是说,人类的内在世界就是人们的内心世界。内在世界是在实践活动中必然产生的,但也是人们自身主动地、有意识地长期选择建构起来的,它是人们改造外在世界不可缺少的内在条件。对人来说,外在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界是人的内在世界产生的物质前提,人类社会是内在世界形成的历史前提,外在世界是本原的,内在世界是派生的,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一点,就会导致唯心主义。人在认识外在世界、开发利用外在世界的同时,也趋向于认识自己的内在世界,开发和利用自身潜藏的能量,最终谋求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和谐与共同发展。

2

二、精神能量人的内在世界既有物质的一面,又有精神的一面,而这精神的一面比物质的一面更显得可贵,更能把我们自己区别于外在的世界。诚然,外在世界中也有精神的存在,外在的精神与我们个体内在的精神是能够相通的,这也是内在精神得以触发、精神能量得以运用的前提和保障。宇宙间存在一种无形的精神能量,它统摄整个宇宙,与宇宙万物的精神相连通,这种精神能量被人称为宇宙精神。我们说的人类个体的精神,实则是宇宙精神的一部分,它通过我们个体而得以外显和释放出来,对宇宙精神产生回归和影响。精神的能量是巨大的,它隶属于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正是精神给外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带来改变和影响。试想想我们的世界的发展,哪一些没有被打上精神的烙印。社会越文明,精神的影响力量越大。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精神的能量来源于内在世界,它纯属于我们个体,在我们个体之外的一切皆被称为外在世界;即便是另外一个个体的内在世界,相对于原个体而言,仍然是属于外在的东西,除非他能够感通(摄受),把另一个体的内在世界部分地同化过来,形成自己内在世界的一部分。这种分法避免了把个体的内在世界扩大化、普遍化,也更能准确地说明个体的内在世界。不同个体的内在世界是各不相同的。对不同的个体而言,外在的世界也是各不相同的。个体的精神能量、个体的感知能力和范围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对不同个体而言迥异的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然而,不管是哪个个体,他的内在的精神世界都仍然统摄于宇宙的大精神世界,是宇宙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他最终谋求的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和谐与统一。这一点又是共通的。个体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互相映照,共同和谐地发展,这是个体生命力的表现,也是生命的价值所在。我们通过感觉器官和极少量的感知神经获得对外在世界的认识。这种认识将潜藏于内在世界中,构成内在世界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感受内质、更广泛的神经系统用以感知个体的内在世界。这些平时都不曾被我们十分仔细地关注过。所以认识内在世界需要引导,需要个体的主观努力。我们的目标是把内在世界丰富和巨大的精神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唤醒我们个体更多的感知能力,进而形成更大的行为力和创造力,提升个体生命的影响力。我们的教育一直推崇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过多地强调客观与现实,对主观(唯心)主义批判有加。这虽然有助于我们对现实世界的了解,但同时阻挠了我们对主观内在世界的研究和认识。当我们觉得对外界过多的索取有失人道的时候,谋求用内在精神所激发出来的创造力来研究人的内在世界,开发和利用人的精神能量就显得非常紧迫而又是十分必要的了。“精神能量是极具创造力的,它使我们有能力为自己而创造,而不是从别人的身上巧取豪夺。大自然向来不屑此举。”当我们向外界求之无力的时候,何不向我们自己的内在世界求取呢?从学科的分布来说,外在的科学知识显得过多,而对人文的关注显得太少了。思想政治也强调人的发展,只不过是过多地渲染公众(集体)的愿望和需求,个体的愿望和需求、个体对内在世界的探索和实践被有形无形地阻滞。这显然是在扼杀个体的创造力。教育就是揭示个体的潜能,让他尽全力去开发潜能。外在的知识是需要的,但必须有度,适合个体内在的发展才好。而内在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引导,需要个体更多的努力。要留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这项工作,否则开发个人潜能只是一句空谈。而教育不是成就人,就将成为奴役人的工具。这一点是需要我们加以深刻反省的问题。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并不相悖。内在世界是外在世界在内心的反映,内在世界对外在世界有强大的反作用。外在世界是客观的现实的世界,内在世界是主观的精神的世界。我们在强调外在世界对内在世界的影响的同时,更应该了解内在世界对外在世界的强大的精神反作用。精神能量是巨大的,是最富有创造力的。只有激发内在世界的精神能量,才能发挥个体的创造力,更好地反作用于外在的世界。物质文明不一定能带来精神文明,但精神文明一定能够带来物质文明,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结果。

3

三、精神世界人的内在意识是一个十分不好琢磨的东西。从严格意义上讲,既然多年前就有本学科的先驱学者经多方论证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自我、本我和超我,而且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其他的学者也没有对该理论提出更好的异议。那么,我们后来者姑且就不要再自行其事将其随意地命名了——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术知识的深入拓展和横向探索上,并以能将其成果进行验证和量化为本。况且,我们钻研学术知识的宗旨和目的是使其为我们人类社会所服务。所谓自我,就是我们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本我,则是我们原始欲望的自然表现;而超我,则是我们社会行为准则及其形成的禁忌。    本我代表所有驱动能量的来源。我们个体心理功能的能量根源于生与死的本能,或者是性和侵犯性本能,这些本能是本我的一部分。在发挥其功能时,本我寻求解除兴奋和紧张以及释放能量。它依据快乐原则来运作,即追求快乐和回避痛苦。依据这样的运作方式,本我寻求立即的、完全的释放。它具有一个被宠坏的孩子的品质:“当想要得到时,就要得到想要得到的。”本我不能忍受任何挫折,没有任何顾忌。它不顾任何现实并且能够通过行动或想象来获得满足——幻想的满足与实际的满足一样好。本我是没有理性、逻辑、价值观、道德感和伦理信条的。总而言之,本我是过分的、冲动的、盲目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的和自私的,并且是纵情享乐的。     本我的对立面是超我,也就是人类心理功能的道德分支,它包含了我们为之努力的那些观念,以及在我们违背了自己的道德准则时所预期的惩罚(即是罪恶感)。超我依据社会的标准来控制行为,从而发挥其功能,对好的行为给予奖赏(即产生自豪感,自爱),对于坏的行为则给予惩罚(即产生罪恶感、自卑感,意外事故)。它能够在非常原始的层次上发挥其功能,所以相对来说它经不起现实的检验,也就是说,它不能依据不同的情境来改变自己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能分辨思想和行动,就会对某些甚至没有导致行动的想法感到内疚。此外,个体被非黑即白、全或无的判断所束缚,并且追求完美。严格的超我表现为对诸如好、坏、评判、判决等字眼的过度使用。但是超我也能够通情达理和灵活而有弹性。例如:人们也许能够忘记自己或者别人的错——如果是出于意外事故或处于严重压力的情境之下。在成长的过程中,儿童将学会这些重要的区别并且学会不光是以全或无、对或错、黑与白的方式来看待事情。 本我追求愉悦,超我追求完美,而自我则追求现实。自我的功能就是依据现实来表达和满足本我的愿望与超我的要求。本我依据快乐原则进行运作,自我则依据现实原则运作——本能的满足被延迟,直到适当的时机,以使多数愉悦包含最小限度的痛苦和否定性的结果。依据现实原则,来自本我的能量可能被阻碍、转移或者是慢慢地释放,这都得依据现实的要求和个体的良知而定。这样的运作方式与快乐原则并不矛盾,而只是代表了满足的暂时中断。用一个学者的话来说,自我发挥其功能时,要“能够选择最大利益的路线而不是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去”。自我能够把愿望从幻想中分离出来,能够忍受紧张和妥协,并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个体相应地发展出知觉和认知的技巧,获得知觉更多的事物、思考更为复杂的问题的能力。    本我、自我和超我是统一在人的唯一意识中的。而意识则与外在形态统一在一起。它们既矛盾又统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我们只有真正、准确地认知自我,才能够进步和发展。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揭示形与意的奥秘。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