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71今日阅读:145今日分享:43

老年人发高烧,宜吃什么水果

人到老年就容易生病,遇到发烧发热的时候也必须很小心的对待。既要吃药也要补充水果保持身体健康。那么中老年人发烧的时候吃什么水果比较好呢?
方法/步骤
1

1、梨  梨性凉,味甘,可以生津、清热化痰。对风热感冒、发热口干、咳嗽出痰等症状都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梨有较多糖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易被人体吸收,增进食欲,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解酒的作用;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于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梨果: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梨果皮: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有润肺、消痰清热、解毒之功效。梨籽:梨籽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

2

2、无花果  能清热、化痰、理气,适宜风热型咳嗽多痰胸闷者食用。 《福建中草药》还记载了当地民间方法,治肺热咳嗽,声音嘶哑,用无花果15克,水煎调冰糖服。无花果150克,水煎加冰糖适量服,治肺热声嘶,咳嗽咽痛。无花果两个生食,或用干果十个与猪大肠一段,共煮熟食,治痔疮、脱肛、大便秘结。鲜无花果十个,水煎洗患处,治外痔。无花果两个,小茴香10克,水煎服,治疝气。无花果枝适量,水煎服,每日两三次,治肠炎。无花果鲜嫩叶,洗净捣烂绞汁,每次温开水和服半杯,治误食鱼蟹类中毒,腹痛,呕吐。无花果猪肉汤:猪瘦肉250克,切小块,无花果100克(干品),同煮汤,用适量食盐调味食用。有理肠健胃,解毒消炎作用,治痔疮,慢性肠炎。

3

3、西瓜  西瓜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等功效,是夏季食用率最高的水果之一。感冒加重时会出现高热、口渴、咽痛、尿黄赤等热症,适当吃点西瓜正好能缓解相关症状,有助于感冒的痊愈。  高烧大量出汗后,如果不吃不喝很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最好先吃点西瓜或喝些鲜榨西瓜汁,它们可以帮助退烧、补充体液、消肿利水。在炎热的夏季,小儿发热时用西瓜皮煲粥或冬瓜薏米煲水,可解暑生津利湿。      元·李鹏飞《延寿书》云:北人禀厚,食之犹惯,南人禀薄,多食易致 霍乱。又云:防州太守陈逢原,避暑食瓜过多,至秋忽腰腿痛,不能举动,皆食瓜之患也。因此,中医辨证属于 脾胃虚寒,寒积腹痛, 小便频数,小便量多;以及平常有 慢性肠炎、 胃炎及 十二指肠溃疡等属于虚冷体质的人均不宜多吃。正常健康的人也不可一次吃太多或长期大量吃,因西瓜水分多,多量水分在胃里会冲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

4

4、枇杷  性凉,味甘,能润肺化痰止咳。《滇南本草》云“枇杷治咳嗽吐痰。”适宜热咳吐黄脓痰之人食用。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营养颇丰,有各种果糖、葡萄糖、钾、磷、铁、钙以及维生素A、B、C等。当中胡萝卜素含量在各水果中为第三位。中医认为枇杷果实有润肺、止咳、止渴的功效。吃枇杷时要剥皮。除了鲜吃外,亦有以枇杷肉制成糖水罐头,或以枇杷酿酒。枇杷不论是叶、果和核都含有扁桃苷。

5

5、荸荠  能化痰、清热,对热性咳嗽吐脓痰者尤宜。每次可用鲜荸荠250克,洗净削去皮,用沸水烫一下,生吃,早晚各1次,连吃3~5天。   荸荠口感甜脆,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铁、钙和碳水化合物。可以用来烹调,并可制淀粉。广东小吃马蹄糕就是用荸荠的淀粉所制。它的纤维是球状的,容易吸附杂物,有很好的清理肠道功能。若要生吃一定要把芽眼和外皮彻底清除,否则易导致姜片虫卵进入肠道寄生。  1、荸荠适合生吃,因为荸荠经过烹煮后,很容易造成营养元素的流失;在广大的南方水田地区所种植的荸荠,大部分是做水果,直接生吃的,不过来把泥土洗干净,稍加晾干水分食用更加。  2、荸荠也可用于炒、烧或做馅心。如“荸荠炒虾仁”、“荸荠炒鸡丁”等。  3、荸荠具有清热泻火的良好功效;应用于肺热咳嗽,痰浓难咳:荸荠汁1杯,川贝1.5克(研成粉),拌匀服,每天2~3次。既可清热生津,又可补充营养,最宜用于发烧病人。  4、它鲜甜可口,可作水果亦可作蔬菜,可制罐头,可作凉果蜜饯,它既可生食,亦可熟食;荸荠色丽而形美故历代文人墨客为其绘画咏诗甚多。荸荠 ,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尚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不适宜人群  荸荠性寒,属于生冷食物,不适宜小儿消化力弱、此外脾胃虚寒、大便溏泄和有血淤者不宜食用。另外,对老人虽有些好处,但多吃会气急攻心。  食疗作用 荸荠味甘、性寒;具有清肺热,又富含黏液质,有生津润肺、化痰利肠、通淋利尿、消痈解毒、凉血化湿、消食除胀的功效;

注意事项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