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06今日阅读:145今日分享:43

教育孩子“10”不如“1”

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花了不少精力,但是效果甚微,他们没有把精力用到点子上,出现了“10”不如“1”的家教现象,家长要赶快转变观念。
方法/步骤
1

1、唠叨10遍不如培养1个好习惯。【案例】小王的女儿珊珊写字时总是弓着腰低着头,课本离眼睛距离太近,每天看见女儿这样的姿势做作业,小王都要唠叨一次。珊珊当时头抬起来了腰也挺直了,可是过了半个小时后又回到老样子。点评:小王的唠叨并没有效果,关键是珊珊没有形成一个好习惯,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培养一个好习惯,孩子正确的坐姿家长要反复强化,让良好的行为定型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发挥动力作用。家长要把关注点放在塑造行为上,而不是没玩没了的唠叨。

2

2、数子10过不如奖子1长。【案例】一天,大周的儿子周唯数学考试不及格,大周痛斥儿子:“你上课不认真听讲,与老师顶嘴,与同学打架,作业总是不交,又懒又好吃,你把老子的脸丢尽了。”周唯面无表情地看着爸爸,丝毫不为所动。点评:孩子出现了不少问题行为,家长恨铁不成钢痛斥儿子,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没有成效。大周一连串的数落只会让孩子自暴自弃,他会觉得自己已无药可救了,干脆破罐破摔。他内心并没有什么触动,面对这样的痛斥,他的心灵已经长茧了,已有足够的免疫力了,这样的劣性刺激他经历得太多了,家长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沙里淘金,找出孩子的一个闪光点来表扬他,孩子心理落差较大,本该批评却表扬,孩子会产生好奇心理,家长的表扬让他内心触动很大,孩子不再关注自己的不良行为,而是用心塑造自己的良性行为,自信心增强。

3

3、代做10次不如让子做1次【案例】王娟的女儿在校住宿,初中生了连袜子都不会洗,每周都把脏衣服、臭袜子带回家让妈妈洗。王娟无论怎么忙都是帮孩子做,女儿在家看电视或站在她旁边玩,她也不让女儿洗。到现在,女儿连衣服都不会洗。点评:家长代洗,孩子不动手怎么会洗?没有人天生会洗衣服。家长要教孩子洗衣服的要领,让孩子自己去做,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就会提高。事事家长代做,孩子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因此也体会不到劳动的艰辛、成长的喜悦。每学会一项生活技能,孩子都会体会到成长的惊喜,家长的代做会剥夺孩子成长的快乐。

4

4、上10个兴趣班不如培养1个爱好【案例】汪虹认为小学是培养兴趣的最佳时期,小学主科不多。她的儿子上了很多兴趣班:跳舞、书法、国画、古筝、跆拳道……什么都学,双休日、寒暑假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儿子压得喘不过气来。本来儿子对国画还感兴趣,可上了这么多兴趣班之后,对所有的兴趣班都失去了兴趣。点评:一些家长总是以为兴趣爱好越广泛越好特长越多越好,把孩子当作无限大的容器总是无止境地填满,孩子疲于奔命,压力太大,结果连原来的爱好也弄掉了。过犹不及,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上10个兴趣班还不如培养1个爱好,突出重点,效果更佳。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