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32今日阅读:75今日分享:44

水乡周庄的十二坊

贞丰文化街位于中市街东,以“贞丰十二坊”为代表,游客可以通过“贞丰十二坊”的锦缂堂、绣艺坊、木器坊、豆腐坊、铁铺坊、鞋艺坊、竹编坊、核雕坊、酒作坊、土布坊、砖坯坊、席艺坊……近距离感受、体验传统的周庄文化。周庄原住民用原汁原味的艺术,亲手呈献朴素醇厚的水乡。经过岁月打磨的特色手艺,水乡原味淳朴的生活情调,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大开眼界。锦缂堂、绣艺坊、木器坊、豆腐坊、铁铺坊、鞋艺坊、竹编坊、核雕坊、酒作坊、土布坊、砖坯坊、席艺坊…… 每一坊都是典型的周庄,原住民用原汁原味的艺术,亲手呈献朴素醇厚的水乡。经过岁月打磨的特色手艺,水乡原味淳朴的生活情调,会让远道而来的你大开眼界。
方法/步骤
1

1、酒作坊“一缸酒,经过发酵、沉酿,最终能够品尝,一共需要四年时间。”在有着百年历史的源丰顺酒作坊里,酿酒师傅一边倒上几杯黄酒给我们品尝,一边告诉我们传统酿酒工艺。源丰顺酿酒的工艺为其家族祖传,始于道光年间,酒香飘过两百年。原料采用水乡特有的精糯米,经过浸米——蒸饭——入缸发酵——开耙——上榨——澄清——煎酒——罐装,八道工序方能出酒。店内提供豆腐、阿婆菜、花生、茴香豆、牛肉、萝卜、熏青豆等下酒菜。

2

2、锦缂(kè)堂缂(kè)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的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缂丝织造技艺”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第四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3

3、豆腐坊经过这家原汁原味的小店,有人正在体验手推磨磨豆腐。阿伯阿婆正在做豆腐花、炸油条,还有人围坐在四方桌前,等待着吃豆花喝豆浆。自己也来一份,用小勺子慢慢品尝添加了小虾米、咸菜、紫菜的豆腐花,醇正的味道迅速满足口腹之欲。

4

4、核雕坊核雕是民间微型雕刻工艺,这里的核雕都是用橄榄核雕刻而成,主要是以18罗汉为元素的挂件,也有诗文、渔家乐、百花篮等题材的作品。50岁左右的马师傅开门收徒,经常指导学徒们的手艺,已经不轻易出手了。闲下来的时候,马师傅喜欢在门口跟邻居下象棋。店门口的《核舟记》是镇店之宝,这样精品,马师傅需要细致做工30多天才能完成。坊里的核雕做工细腻,表情细腻,眉毛、胡子做的细致生动,栩栩如生。马师傅还会教你如何鉴别核雕的真伪。一看大小;二看色泽,深红色的至少要放到五年以上;三看雕工,南北工艺有所区别。马师傅还收藏了很多的宝贝,一般不向外人展露。

5

5、铁铺坊手工打制铁器件已传承千年,匠师们站在熊熊的火炉房,挥起铁锤,叮叮当当,锤打出钳钩镰铲。风箱急,炉火旺,舀一匙铁水,补进铁锅破漏处,让人看得出神。早上七八点钟,铁匠坊的火炉开始亮起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在早晨的古镇里清脆悦耳。“世上有三难,摇船、打铁、磨豆腐”,已经70多岁的戴师傅从十三岁开始学打铁,说起自己的打铁史,他笑着用这句谚语来总结。现在能吃苦的人不多了,戴师傅收了一个徒弟,如今已经出师。在这间铁匠坊,不论春夏秋冬,都是风箱急,炉火旺,戴师傅抡起铁锤,站在熊熊的火炉房,挥着铁锤,叮叮当当,火星四射,在汗水中锤打出钳钩镰铲。戴师傅告诉我们,至今周庄不少农家对这些铁器仍有需求,是种菜、栽花的必备工具。

6

6、土布坊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工艺再现,纺车织机、阿婆灵动双手和富有节奏的织声,构成了极具江南韵味的土布织造图。站在门口看着一件件土布纯棉旗袍、马褂、裤子,从头发花白的老手艺人手里制作出来,就像是欣赏一件件心爱的艺术品。墙壁上挂着的一件件色调古朴雅致,款式经典耐看的水乡旗袍,以及络绎不绝试穿衣服的女子,就是老人家精湛手艺的明证。不太忙的时间,热情的阿婆阿婆很乐意教人学坊布,用着吴侬软语,亲自示范怎么用纺织机,怎么染布,一道道经久流传的水乡人家坊布技艺,被阿婆阿伯信手拈来。自古周庄便是棉作地区,从事植棉、纺纱、织布的农家甚多,所产纱的棉布有綦子布(白棉纱间以青棉纱织作小方块成棋盘纹,可作毛巾)、雪里青布(青白棉纱逐一间织而成)等。

7

7、鞋艺坊绣花鞋也被世人誉称为“中国鞋”,在不盈方尺的鞋材上飞针走线。绣花鞋的刺绣修饰手法沿袭了东方装饰唯美的审美风尚,注重鞋面的章法和鞋帮的铺陈,并配以鞋口、鞋底的工艺饰条。60多岁的缪奶奶,穿着小花布衣衫,扎着两个小辫子,戴着一架老花镜,认真的绣着小布鞋,不盈方尺的鞋材上飞针走线。每一只绣花鞋都是老奶奶手工制作,从鞋底、鞋帮到鞋面,连布料上的虎头龙纹绣花都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一双双虎头鞋,都是正宗的千层底布鞋,不仅精致还耐穿。每一位家长看在眼里,爱在心里,都忙着为自家的小孩子买上一双。

8

8、绣艺坊锦绣江南,当然离不开赫赫有名的苏绣了。苏绣是江南女孩一生中最最美丽的情结,这里苏绣简介上的每个文字,都是江南女孩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一位水灵清澈的江南女孩,戴着眼镜,沉浸在苏绣的世界里,绷布、绷架、苏针、花线,穿针走线后,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绣品就诞生了。苏绣艺舍主营苏式手工绣,山水、亭台、花鸟、人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工。零剪、戏衣、挂屏应有尽有。手法之精,十指春风,就连挂在门口关于苏绣的简介上的每个字,都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其中以“双面绣”作品最为精美。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苏绣大师姚惠芬的作品,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偶遇艺舍的主人呢,有机缘、兴趣的话,记得趁机请教一二。

9

9、木器坊一大早起来,街上还没有多少人的时候,木器坊的师傅就骑在长凳上,“哧溜——哧溜——”地舞着刨花始刨木,40多岁的师傅已经有了30多年的手艺了。师傅对自己的手艺特别自豪,做手艺时非常专注,偶尔提起器具,眯起右眼瞄一眼,显得特专业。长凳上留下的许多斧凿刀痕,也告诉我们师傅的手艺也来之不易。爱笑的师傅很爽快地答应教上一两手窍门,在亲身示范下,一块块的木块做好之后,再拼接起来,严丝合缝,滴水不漏。这些经过细细打磨后的木桶,可以作为装饰品摆放起来,带着传统朴素的味道。师傅们以樟木为原料,以山水、花鸟为吉祥图案,用精巧的工艺雕刻成笔筒、摆件、木质家具、花板等,融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从圆木到成品,从自然到艺术,从粗糙到精细,一片片木屑,都让驻足观赏的人惊叹。

10

10、竹编坊“嘶嘶”劈竹子的声音、“当当”钉竹篦子的声音从坊里传来,低头编筐笼的几位阿伯不善言辞,聚精会神地忙着编手上的竹片。这是世代相传的竹编手艺,技艺熟练,心灵手巧的阿伯用不起眼的竹木为原料,充满想象力地编织成一个个精巧玲珑的艺术品。店里墙上挂满了竹箩、竹桶、竹筐,桌上摆满了精美的笔筒、摆件。几片棕榈叶在艺人灵活的双手里几经翻转,一只惟妙惟肖、展翅欲飞的蜻蜓就放在了已经摆满十二生肖以及各种小动物的台上。周庄竹编历史悠久,清代就形成“篾竹埭”,编制筐、箕、箩、匾、榻、桶、席、篮等生产和生活用具,以坚实、细密耐用而闻名四邻八乡。最令人称奇的是竹编艺匠手中的竹刀能把竹片分劈五层青黄篾片,所编箩筐筛匾,形态各异,细密精良。

11

11、砖坯坊“这些砖瓦放在家里的屋顶上、船上,还有富人家的亭台廊轩、瓦饰的花墙花窗。”张阿伯一边制作砖坯,一边对着摆放整齐的砖瓦介绍它们的用途。张阿伯是周庄砖坯艺人,少年时就精通青瓦制作手艺。这间周庄民间常见的砖坯艺坊,展示了周庄最传统的打泥制坯工具,还将周庄人传统烧砖制瓦手艺通过艺人的言传身教展示出来。笨手笨脚的年轻人摆弄着陌生的工具,张阿伯笑呵呵地在一旁指点,说道紧要处,还会亲身示范一下。

12

12、席艺坊柔韧的草,在经过巧手的魔法,变成了具有艺术味道的手工制品,也许比巴黎流行的时尚还要具有艺术的味道。店家从小就有开始做手工席艺,以编草席为主,店里还有很多手工编制的包包、草席、鞋子、稻草人等。

注意事项

如果要把这十二坊全部走完,可要费不少时间和功夫,请在去之前提前查好地址和路线。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