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320今日阅读:142今日分享:25

怎样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师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如果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径,无论圆有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这个核心元素,教师通过解读来理解课程标准,同时用自己领会的课程标准精神来驾驭教材。但是,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必须重视其他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使教科书与其他课程资源相互补充、相互整合、取长补短。在使用教材上,要坚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想境界,使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创生者、开发者、体验者、实践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法;千教万教,教不好教材就白教。但是,由于教材的相对固定性,我们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生活,自觉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衡量、分析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新教材。年年岁岁课相似,岁岁年年教不同。老师读不懂教材,就可能使学生误读、误解,明显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无所适从、无所作为。
方法/步骤
1

一、解读文本,充分与编者对话。何谓读懂、读透、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至少要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即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做一个具有“自由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的现代教师。有一种痛苦,其实是快乐,是直抵内心的快乐,那便是思考。1.理清脉络,用好教材资源。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一个教师教学的基点,也是日常教学研究有效开展的基础。教师在备课时要树立结构思想,了解一节课在教材这个单元的作用,一个单元的知识在整个知识领域的地位,明晰模块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特别是要强化单元知识的结构意识,站高一点看教材,“眼高手低”,自上而下地设计好每一节课,是读好教材的一个重要维度。2.化静为动,激活教材资源。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要激活教材资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情境,把教材冰冷的美丽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使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借助媒介,化静为动;二是设置障碍,化静为动;三是延时介入,化静为动。3.联系实际,活用教材资源。叶圣陶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在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和学校实际活用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教学设施不同,学生学习条件不同,学生所处的环境差异,造成了学生认识的差异,接受事物能力的差异,因此在使用教材时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不顾实际情况,全部照搬教材,而应该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改造现有教材,合理使用教材。4.合理重组,优化教材资源。教材虽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师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时,也可针对教材中的某些局限性灵活地处理,大胆地改造,从而加大探索力度,提高思维难度,增加教学密度,提升教学效率,使教学资源更加优化,便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教材中有些内容的编排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理发展特点,有时可能是高估了学生的水平。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对教材做“手术”,进行重新“洗牌”,以利于教学。除了课时内重整外,也可以进行单元内调整和单元间整合。5.适度开发,创生教材资源。由于地域的差别、文化差异、学生背景的不同,教材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在使用教材上,要求不仅要用好、用实,而且要用活、用新。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显现思维的层次性,活动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空间的开放性。

2

二、读《教师教学用书》,站在编者的肩膀上看教材,与编者对话。《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学的直接理念依据,是教师备课的最重要的参考资料。《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明》部分对全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是把握该册教材和教学的重要依据,让我们胸有全册。总之,教师在备课中有了对教材的研读、教法的感悟,才能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不局限于教材内容,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把教师、学生、各种设备、资料、环境等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各种资源都用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这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让教学实起来,让知识靓起来!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