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22今日阅读:162今日分享:23

学唱歌迷思No.6:音域是天生无法改变的?

首先先解释一下什么是音域?如果你小时候有参加过合唱团,那么一定很熟悉这些不同的声部名称 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女低音,女中音,女高音...等等。假如你没有参加过合唱团,那一定也常常听别人谈论关于声部的话题。声乐里,音域指的是,你能发出最低的声音,到最高音中间的距离。在这里所指的距离是以音层度数做计算,例如:某某某拥有13度的音域;或是这首歌的主旋律在写的时候就写了21度....等等。所谓的度数是以乐理里的音程为计算的单位,想详细了解的朋友可以查阅乐理相关的书籍。简单来说,度数越大,音域也就越宽。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一但被定位为低音或者中音,就一定不能唱高音;而被归类为高音的人就一定唱不到低音,事实上这不是绝对的! 在归类声部的时候除了依照音域的宽广为依据之外,还会注意歌手本身的音色。很多男生能唱得很高,也能唱得很低,但要是最好听的音色是在中音域的话,还是会被归类成男中音。所以要小心别把音域和声部混淆在一起。"音域指的是你能发出的最高和最低音;声部不只是单指你的音域,还包含以你的音色,取决适合唱哪个音域。" 然而当然也有人能唱得很高也能唱得很低,而且低中高也都很好听。知名歌手玛丽亚凯莉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当年出道时的一首"Vision of Love"让大家见识到她四个八度的音域,高音跟低音都控制的淋漓尽致。下面是1991年,刚出道的玛丽亚凯莉在美国一年一度的Grammy Award颁奖典礼上的现场演出。现在回归主题:现在清楚什么是所谓的音域,那么音域到底可不可以经由训练而变宽呢?答案是可以的! 只要发声方式正确,每个人至少应该拥有3个八度的音域。低音到高音的音量、音色,都可以维持一致。一般人都会以为真声能唱多高就是自己能唱多高,其实不是的!如果你是我们这个专栏的忠实读者,我们在疑问3的时候曾经就探讨过胸声以及头声。一般认知的胸声,其实只是声音共鸣中的一种,称之为胸腔共鸣。除了胸腔共鸣以外我们也常听到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口腔共鸣...等等等。一般俗称的海豚音则是一种少见的头腔共鸣。这些共鸣区我们每个人都有,共鸣区会随着我们唱的音的高低做调整以及转移。当我们由最低唱到最最高的时候,我们的共鸣区会顺着由胸腔共鸣,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头腔共鸣的先后顺序转换。大多数音域不够宽的人,共通的问题,都卡在不懂得如何随着音低/音高而转换共鸣区的位子所造成的。然而最容易造成共鸣区无法转换的原因就是咬字器官的肌肉不放松。咬字器官包括嘴唇、牙齿、下巴、舌头...等等,这些器官平常会帮助我们制造出一个一个的字。但是当咬字器官的肌肉不放松的时候,咬字器官会不当的出力,导致唱到高音的时候口腔内部的形状开始变形,进而导致共鸣区无法自然转换。要放松咬字器官才能让我们的音域完全的呈现。而要让咬字器官完全放松的方法就是做一个叫做"Lip Bubble"的发声练习。首先先用左右手的食指以及中指,轻轻的将左右嘴角向上推,然后放松的吹气,进而跟着音阶发出声音。以下是两则关于Lip Bubble练习的短片作为参考,以免文字叙述的不够清楚。 在作"Lip Bubble"的练习的时候,要注意的几个重点:·用腹式呼吸法呼吸。·吐气时肩颈放松。·脑袋里要想着ㄜ,让舌头后根保持放松。·不要试着控制,试着放松。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