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41今日阅读:113今日分享:31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

22.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本课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课时安排:第2课时自主学习:一、复习导入:1.复习词语:暖和的火炉又冷又饿寒冷饥饿缩成一团快乐喷香的烧鹅美丽的圣诞树冻僵幸福痛苦慈爱的奶奶赤着脚光明2、重新排列,使学生学会总结暖和的火炉又冷又饿喷香的烧鹅缩成一团美丽的圣诞树赤着脚慈爱的奶奶寒冷光明饥饿快乐冻僵幸福痛苦左边是课文中小女孩擦燃火柴后说见到的一切是属于(幻象),右边是火柴熄灭后的现实是属于(现实),这两种写法交错进行,使小女孩的现实(悲惨)生活与她所向往的(幸福)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更能体现小女孩的可怜,更能体现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二、自主学习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从书上画出来细细品味,也可以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体会。这是自主学习中的最后一个题,你完成了吗?现在我们进入合作探究三、合作学习:(一)、小组交流,互相启发交流要求:先读句子,再抓住词句谈从中体会到什么,其它同学补充。分工协作:1、卖火柴(1-4)自然段2、擦燃火柴(5-10)自然段(总体了解,选一个重点段交流)3、小女孩冻死(11-12)自然段(二)、全班交流,品字析句,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重点句子:1、这一次擦火柴和前面四次一样吗?(不一样,“敢从……又擦着了……又擦着了……又擦着了……赶紧擦着了……”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揭示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渴望幻景永不消逝)2.“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这个句子用了( 四个 )感叹号,我们能感受到小女孩(迫切、着急、渴望)的心理,她因为(实在太孤单、太痛苦、太渴望关心和呵护)才会如此恳求奶奶把她带走。3、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4.、大年夜----对一般人而言,这样的日子意味着(幸福、快乐、团圆),可是小女孩却(痛苦、孤单、可怜),快乐的节日气氛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5..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缺少社会的爱)6.“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提示:联系前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被冻死了),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7.、“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a、小女孩究竟看到什么美丽的东西?(五次幻景,即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b、小女孩的“新年幸福”到底是指什么?(和奶奶一起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提示:第一个“幸福”的含义是指(她在临死前看到过很多美好的幻像),第二个“幸福”的含义是指(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实在是太痛苦了,死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解脱,是另一种意义的幸福),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心头对小女孩以及像她这样的穷苦人民的(同情和怜悯)以及对社会贫富悬殊的(强烈不满)。 c、真的是“和奶奶一起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吗?理解“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其实就是死了,冻死了)四、出示写作背景:《卖火柴的小女孩》其实就是以安徒生的母亲为原型,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安徒生的童话立足于现实,大胆想象,让我们欣赏到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故事。五、拓展延伸,分享幸福小女孩生活是这样的痛苦,幻象又是这样的美好,结局却又是这样的悲惨,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1.把手放在你的心上,想一想,我现在都拥有什么?再轻轻地问一声:我幸福吗?问你,你们,愿意分一点点幸福给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吗?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个九岁的中国孩子叫刘倩倩的读了这个故事也深受感动,她写了一首小诗叫《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2、你和刘倩倩一样读了这个故事,也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呢?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想对你说„„”开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一写你的心里话。(可写一段话,也可写一篇文章。)(播放视频音乐《爱的奉献》,使学生在凄美动人的音乐中产生共鸣。)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