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90今日阅读:138今日分享:33

教师的自我修养

A、人格型  B、行为型 C、情绪型 (2)中国学者分类: A、行为不足 B、行为过度 C、行为不适   o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1)学生原因: A、适应不良    B、厌烦    C、挫折与紧张    D、寻求注意与地位    E、过度活动    F、性别差异 (2)教师原因: A、要求不当    B、滥用惩罚手段    C、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 (3)环境因素: A、家庭因素    B、大众媒体    C、课堂内部环境   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2.调整学生认知结构 3.精确而严格的指导 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5.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6.协调同伴关系 7.与家长合作   (四)班主任 o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1.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 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及哦啊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者   o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建立健全班级组织(核心内容:班集体建设) (2)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1.充分了解学生 2.全面教育引导学生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对于先进生要: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战胜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     进步。     对于后进生要: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生动机;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观念;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3)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4)组织指导班级活动的开展   o 协调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基本内容: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是指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相互信任,以协调家长和学校的关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同步,形成教育合力,彼此写作配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37 方式: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班级网络   协调学校与社会的方式 1.依托社区的教育委员会 2.建立校外教育基地   (五)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分类: (1)校内活动 (2)校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意义: (1)开阔视野 (2)发展个性 (3)培养能力 (4)道德教育   o 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 社会实践、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体育活动、社会公益、课外阅读   课外活动特点 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课外活动的组织: 1、群众性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别活动   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1、目的明确 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 3、教师指导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相结合   o 课外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1.选题  2.制定活动计划  3.活动实施与总结   (六)教师心理 教师角色 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教师角色的构成: 1.“家长代理人” 2.“学生楷模” 3.“知识传授者” 4.“严格管理着” 5.“心理调节者”或“心理医生”   38   o 教师角色的形成阶段 1.角色认知阶段 2.角色认同阶段 3.角色新年阶段   o 教师角色意识 1.角色认知 2.角色体验 3.角色期待   o 教师的心理特征 1.教师的认知特征。包括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 2.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包括教师的职业信念、性格特点和对学生的理解。 3.教师的行为特征。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多样性、启发性、参与性、任务取向性和及时地教学效果评估及其对学生产生的期望效应。   教师建立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教师成长的历程(福勒、布朗)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与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主观方面:教师的人格特征、心理素质等自身因素 2.客观方面: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   o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1.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 2.组织有效的干预 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