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09今日阅读:84今日分享:32

带你解读论语:[1]学而一

《论语》及其孔子的地位相信不用我多说了,需要我讲孔子是谁的人,可能给他讲这个也不会信。这是中华文化的经典,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人把几千年前的大智慧已经遗忘河摒弃了,我觉得我们有必要重拾起来,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复兴要从我做起,记住:你怎样,你的中国就怎样!!!!
方法/步骤
1

原文子曰⑴:“学⑵而时习⑶之,不亦说⑷乎?有朋⑸自远方来,不亦乐⑹乎?人不知⑺,而不愠⑻,不亦君子⑼乎?”

2

注释⑴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⑵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⑶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⑷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⑸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⑹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⑺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⑻愠:音yùn,恼怒,怨恨。⑼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在道德上有修养的人。[1]

4

第二句古代讲究“同师为朋,同志为友”,有朋就是同学,从很远的地方来的,你要开心,你们可以一起交流观点、学习,不要在乎其他的东西,想想你的朋友从远道来你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呢?

5

第三句第三局我觉得是说的特别好的一句,别人不理解你的学术观点,或者你的看法,不要生气、愤怒。这就是“求同存异”彼此尊重,另外这也是一种境界,想想生活里有多少人因为别人的不理解生气的呢?不生气需要一个咣咣的胸怀。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