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56今日阅读:11今日分享:19

如何理性看待内向性格

提及内向,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总是会跟文静、不善言辞、孤僻、沉闷甚至不合群、特立独行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在生活中,我也曾经问过身边很多朋友“喜欢什么性格的人”,大多数都表示喜欢开朗外向的。在社交和团队合作精神备受推崇的今天,外向性格开始成为社会价值体系的主流,性格内向成为稍有贬义的词汇。而作为内向者本身,也默默羡慕着那些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具有领袖气质和个人魅力的外向者,羞于承认或惮于面对自己内向的性格,甚至迫不及待的寻找改变自己性格的方法。现在来完整认识下内向性格。
很多人不喜欢内向性格的原因
1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速食化的社会,人们从分散、独立的乡村向城市移居,工作方式也由原来的传统家庭作坊变为团体合作,这就需要我们同更多的陌生人交往,在陌生的环境中快速证明自己。而在这种只有短时间交集的生活里,那些张扬和突显自己能力的人,才能得到快速的认可和成功,外向性格中的那么多人理直气壮地代表集体得了名与利,甚至有时候还有意无意中掠夺着内向性格者的情感与成果。因而外向者被认为是生活的强者,现代社会进化来的“适者”,而内向的人成了鱼肉。

2

在这个偶像化的时代,很多人有着自己所崇拜的名人明星,而他们大多都在推销像领袖气质和个人魅力这样的品质。尤其是易受外界影响的小孩和青春期的男女,想成为跟偶像一样有强大行动力的人,成为群体里最有领袖气质的那个人。社会中那些重要体系,、学校等也都是为性格外向者设计的,并且有适合他们需要的刺激和鼓励。

3

人们固执的认为,性格内向的人未能实现应有的社会生活,是“让人敬而远之的另类”,他们命中注定要承受孤独和不快乐。很多心理学家也都倾向赞成外向才能使人幸福。如David Myers博士指出,快乐需要拥有三种特质:自尊、乐观和外向,认为性格外向的人“更快乐”。这种不够客观的社会评价让很多人携带着偏见,戴着有色眼镜审视有内向性格的人。

正确对待内向性格
1

停止过分追捧交际和向外性。每个人都有着生活重心的差异,有着不同的能量带,不要用一种普适的方法判断一个人该还是不该做什么。内向的人有着自己的幸福的标准,有着自己的独特。他们觉得快乐不是“我喜欢有人和我在一起”,而是像“我了解自己”、“我非常喜欢自由的生活”或“我追寻着自己的道路”,这才是让自己感觉满意的标准。内向不代表消极,这种向内看也是积极的一种。我们应该停止对“团队协作”的执迷与疯狂。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交流,交换宝贵的意见,这不管是对于内向或者外向的人来说都是很好的。但是我们也需要尊重一些人的自由和工作的自主权。在学校也是如此,我们当然需要教会孩子们一起工作学习,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通过讨论、协作完成,让他们向内看同样重要,即便外向的孩子,这是深刻思考的来源。

2

接受不可改变的缺陷。不要把任何性格本身的不完美归结到“内向”,事实上任何性格都有自己的缺陷,但是人们更容易把本身的不完善归结到“是不是我太内向了呀”之类。像一首诗所言,浅浅的溪水奔流迅速,较深的水域似乎较为平静。安静的人常常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他们都有大脑一片空白的体验,所以为了避免那可怕的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刻,他们都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各样的信息来作充分的准备。相比性格外向的人喜欢体验大量的外部刺激,而性格内向的人更喜欢对自己所体验的事物的了解。有的人有用宽广的知识,有的人却拥有知识的深度。“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引导自己去深入的理解某个问题,常常会发现常人所不能及的东西。你旅行箱里可能没塞满香槟的玻璃酒杯或是跳伞运动的装备,你的身旁也没有呼前唤后的伙伴,有的仅仅是一些书籍,那也是你身上所携带的特有的事物,你同样可以拥有一段美丽的旅程,享受独处的成效。

3

善于利用自己性格的优势。无论是天生较为外向还是较为内向,每个人都有一个天生的休息点,在那里,他可以恢复充沛的精力并消耗尽量少的精力。我们需要做的是用各种类型的个性力量来实现心理世界的平衡。不同于外向性格的倾诉和交际,内向的人完全可以有自己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例如慢跑和静思。找到了自己个性的平衡点,性格内向的人同样可以拥有友情和领导他人的能力。《天使爱美丽》里那个性格内向的法国少女,她安静地并机灵地运用无形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她周围的人,并赢得了一个性格同样内向的小伙子的爱。《拯救大兵瑞恩》里性格内向的上尉领头完成了营救任务。更何况,内向的人更容易达到达到心境的平和。伟大的圣雄甘地,这些说话温柔甚至是害羞的人,即使他们浑身上下都在抗拒成为焦点,但他们仍然站在了聚光灯下。这是一种来自它自身的特殊力量,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指挥别人,抑或是享受众人目光的聚焦。只因他们行驶在他们认为正确的道路上——这就是安静的力量!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