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16今日阅读:19今日分享:20

SWU留学:[634]西班牙留学“学霸”之路胜在坚持

在瓦伦西亚理工大学Gandía校区学语言的那半年是留学生涯中最轻松的时光。学校的课程安排合理,老师们专业又亲切,同学们只要抱着融入的态度,相信很快就能度过“开口期”。在考DELE之前的三个月里,每天早起晨读半个小时是我唯一的诀窍,这样的坚持,使我在当年五月的DELE B2考试中顺利通过。  初入大学校门:那段最刻骨铭心的时光  出国这五年半来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接下来刚进大学的那段时间。  我每天都去上课,可上了些什么完全没概念,更别提做作业了。当时班上就我一个亚洲人,更别提中国同胞了。两个星期后,我还未认全班上六十几个同学的脸,就迎来了第一次测验,考法律,占总成绩25%,可以说是没悬念地挂了,成绩接近于零分的惨挂。  这是我大学五年唯一挂了的考试,我很庆幸它来得早来得及时,让我还有时间补救而不是沉浸于学语言期间自己的“优异成绩”。我给每个教授发了邮件寻求建议和帮助,他们无一例外地回复了我,经济史教授建议我去图书馆读中国史以此熟悉西班牙语在这个领域的词汇运用;法律教授建议我开始读民法(Código Civil);教经济入门的教授特许我比同班同学晚三天时间交作业;教管理的教授甚至主动提出她可以每周帮我补习一个小时......  感动之余,我也尽可能地多读教材(因为听课还是不能理解)。那时候学西语刚刚一年,阅读速度太慢,看着一本本厚重的教材就觉得心灰意冷,我想我永远忘不了就剩几个人的图书馆里我一边掉眼泪一边翻字典读会计和法律的那些日子。  适应大学课程:需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后来每天读着读着也就习惯了,上课能听懂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有的时候教授会点我的名让我回答问题,我自己也渐渐发现经济学的乐趣。记得那年过完圣诞就是大学里第一次大考,我补考了之前的法律并顺利通过了所有的科目。  之后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顺手,上课能听懂个七七八八,没懂的就再去图书馆或者直接找老师。  大二的课过得更顺利,有我喜欢的微观经济、金融数学等等,十个科目我拿了六个满分,减免了大三一大半的注册费,还能让我注册了一个法语班。所以你看,选专业还是要挑自己喜欢的,一旦认定就别想后路了,入门的过程不容易,甚至需要我们拿出应对高考的精力。学习是一种习惯,越保持越受益。  大四那年:我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当交换生  大三的时候有个教授邀我的合作项目,项目进行了大半年,我也得到了第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大四的时候我的主课修的差不多了,有大一大二的学生联系我请我帮忙给他们补课,两个学期下来,我也积攒了第一笔(没交税的)收入。到大四下学期,突然觉得自己在一个城市呆了太久,已经形成comfort zone了,于是决定向大学申请欧洲Erasmus 奖学金去英国交换。我的成绩具备竞争力,所以虽然有很多行政上的手续,比如选学校,考试,签证之类的,但过程没什么曲折。在布里斯托这一年也很充实,好在我的英语还不错,所以听课写论文过考试也算顺利。虽然高中毕业以后就没再系统学过英语,可看美剧的爱好没有让我对英语生疏,事实证明,不管申请哪里的研究生都会要求一定的英语成绩。所以,趁着空闲考一个托福、雅思是很有用的。  心得分享:  “学霸”之路:“坚持住”就已经成功一半  也许在大家眼中分数没有那么重要,能pass就行,并不是人人都觉得“学霸”是褒义词。可在西班牙人眼中成绩能说明很多问题。想申请欧洲各个国家的交换项目?Ok,按照平均分排队;想申请实习?我们只收平均分高于8的;想拿奖学金?平均分够8.5吗;想申请研究生?好的,我们录取您所在地区平均分在前 10%的申请人(最后这条是剑桥大学的录取条件之一,别的大学没有这么变态)。所以你大概明白了GPA或者nota media意味着什么。  有GPA的保证,就有了教授的推荐信。当然,他们有早就写好了的格式,如果你想要一封有针对性的,为你量身打造的就需要GPA撑腰,而一封好的推荐信往往是offer的敲门砖。另外,语言水平、个人履历、面试情况都很重要。大概现在说这些你们会觉得很遥远,每个人出国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但我只是想说明,大家需要考虑到现在的每一天、参加的每一次测试对以后都会有什么样影响。  总之,刚开始的日子一定不那么如意,能坚持住就胜利了一半。课程会逐渐变难,循序渐进的会有总结、报告、论文这些需要大量运用西班牙语的作业,原则其实很简单:不逃避。每写一份作业都会有几倍的回报,到了写毕业论文的那天你就会明白。  在国外生活学习过的人都会有各种感触和成长,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多时候too simple, too naive,可就像某个已经记不清名字的智者所说:不要怕,不要悔。更何况我们还这么年轻。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