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43今日阅读:39今日分享:10

蒲华书法字画鉴定拍卖市场行情:[1]

蒲华书法字画的个人愚见,也因蒲华今年书画交易行情的不断上升,关注和收藏热烈,从书法时代角度作比较。
蒲华书史名声地位与贡献
1

在清代碑学后期的发展中,蒲华无疑是一位关键人物,但他的书史名声与地位却与他的书史贡献并不相称。长期以来,书法史家没有将蒲华在清晚碑学发展中的重要要性提示出来,经了客观公正的历史定位,以至对蒲华的评价过低或流于浮泛,缺乏史学眼光,这不仅在民国时是这样,在现代也是一样。

2

蒲华在清晚碑学语境中是个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碑学所可能达到的高度。在变一方面,蒲华并不逊色于何绍基和赵之谦,更不逊色于沈曾植,康有为,吴昌硕。基或毋宁说,蒲 华的作品是对何绍基的拓化,也是对沈曾植,康有为,吴昌硕的前示。他的意义也正是表现在对碑学的承上启下方面,蒲华与何绍基相差30年,可以说是何绍基的后辈 ,而与赵之谦则可是同代人。赵之谦生于道光九年(1829年),他生于道光十年(1830),他大赵之谦一岁但论书坛名声蒲华远不及赵之谦,而一般论史者,也很少将蒲华与赵之谦相提并论,这使蒲华在近现代碑学史上始终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

4

赵之谦的高明之处在于看清了何绍基碑法弱化之弊,而有意强 化碑学笔法,他将在何绍基有稿札中尚不清楚有力的碑学侧笔露峰笔法加以提升,强化,创造出一种与碑学绞转笔法相融合的更为清晰有力的碑行书语言,相比较天何绍基,赵之谦。蒲华碑行书意义则在于,他强化了碑帖的融合,而不是碑帖二极分治。何绍基碑行书的颜面魏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彻底的碑帖夹杂,而赵之谦的碑帖兼融臻于炉火纯青,但却明显地对碑法的偏重。蒲华书法在风格,笔法上已打破了碑帖的畛域,而臻于混化无间,化熔北魏,黄山谷,颜真卿,繤隶笔法于一炉,帖韵碑势互见,在碑帖融合方面达到晚清碑学的高峰,并直接对康有为吴昌硕构成强有力的影响。

5

蒲华的碑学创作和观念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使他能够跳出碑帖二元对立的狭隘观念桎梧,走向圆融。圆融成全了蒲华,也成全了晚清碑学。过去我讲读蒲华书法,总觉得蒲华书法与晚清碑学格格不入,但始终找不到原因,近来忽然觉得悄然大悟:这就是圆融。圆融使蒲华超越了何绍基和赵之谦而直与傅山接,因而才有梦破两个世纪之久的大气盘旋,涨墨淋漓的大草又又复现于蒲华腕下的可能。蒲华自称其草书效吕洞宾,白玉蟾,此极言其草书有仙气也,蒲华草书于笔法多颜真卿,隶书,北魏影响,而于风格则多来自黄山谷的影响,因而其草书拙重与夭矫互见,厚而不滞,润不伤巧,朗透多变,俯仰生姿,处处生涯,处处活沷,大有瑶岛散仙,超轶绝尘之意,论晚清以迄民国草书,蒲华无疑占据第一把交椅。

6

蒲华一生命运多舛,以布衣终。也许正是这种平民化的身份使他能够摆脱正统观念的束缚而自由地创作,并最终使他成为一代巨匠。蒲华死于1911年,距民国建立仅差一年。从年代意义来说------直启海派-----他无疑又应属于现代书史上开派书家,因而令人欲论现代书法大家,不能不自蒲华始!!!!

注意事项

本文是经过认真考究所得。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