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25今日阅读:2今日分享:38

教育学告诉你:孩子是否守规矩和语言有关

点点很守规矩,这种规矩不仅包括是我们为其制定的生活习惯,如“不要把脏手放进嘴巴啊,”“爸爸说,吃饭的时候要坐好啦”,“吃饭之前要干吗啊?——洗手”之类的遵守,而且对于大自然的规则他也很知晓,如这两天雨势颇大,他刚走出廊下,感觉雨水淋到了他的头上,我故作夸张的说,快回来啊,淋雨了!他立刻折身返回。遇见噪声,他也会很安静地让我帮他把耳朵捂住,在爸爸车子上,看见迎面而来的刺眼灯光,他也会允许我帮他把眼睛蒙住,因为1岁半的孩子能做到这样我觉得很不简单。而我观察到隔壁有个孩子,比点点大10个月的小女孩,丝毫就没有规矩意识,如下雨了,她冲进雨中,点点效仿之,我立刻说道,下雨啦,快回来,点点闻言立刻就做出我想要的反应,但是她偏不行,非要在雨中淋雨,而且看见我们焦急的样子以此为乐,她的外婆将她抱回来,她还奋力反抗。这一次的行为也许可以看成是孩子的爱玩和好奇的天性,但是我经过对她长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个孩子着实是零规矩的孩子。你正在吃饭,她会冲过来用手捏你碗里的菜;别人正在打麻将,她将手伸进正在洗牌的麻将机,把手夹肿了;你刚倒的一杯水,她会呼的一声端过去,烫的哇哇大叫。由于奶奶家地靠马路边,她还经常于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马路边沿,经常把我们吓得大呼小叫,恨不得飞过去把她抱回来。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实在是太野蛮,太难带了。也非常让人操心。而且这个孩子经常是围着比她小的点点转,看见点点玩什么她就要什么。而且经常是抢着来的,所以点点并不爱跟她玩。我也觉得这两个人在一起就是一场灾难。对比这两个孩子的极端行为,我一直以为这是天性使然,因为两人的生长的周边环境差异并不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今天读一本日本的教育学书,上面写到一个观点——语言是最根本的社会制度。同时甚至可以说,它是个人生涯中遇到的第一个制度。(伯杰:《伯杰社会学》,安江孝司等译,1979,82页)制度是什么?就是一种规范,一种约束,一种需要群体成员需要去遵循的规矩啊。你想要孩子守规矩,就要从语言入手!我一向很关注孩子的语言,而语言恰恰是他人生中第一个必须遵守的制度,我实际上是掌握了孩子遵守规则的黄金法则!所以发展孩子的语言不仅是开发智力的绝佳手段,而且是培养孩子的合群,合作和分享的社会性品格的捷径。我们通常比较熟悉语言的交际功能,觉得语言仅仅是为了传递和交流彼此的思想,其实语言还有更深刻的内涵。这些语言不仅能够反应事实,而且能够反映出生活中群体必须要遵从的一些规范和价值期待。所以当我们想用棍棒来使孩子守规矩的时候,为什么不用亲切的口气说出规范?当孩子在雨中淋雨时,为什么不从孩子“淋雨不舒服”的角度提出建议,而让他感觉他的玩性被你打断?当用语言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可以轻巧解决规范问题的时候,你为什么还要抓着棍棒撵着宝宝到处追呢?观察一下你的身边的那些孩子,是不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相对就更守规矩一些?那些比较乖巧的孩子是不是父母都特别喜欢和他说话,从而对语言很敏感的孩子?为人父母,就要能感受儿童心中萌发的意念和非言语的思考,然后你做他的口舌,帮助他用语言翻译过来,他就会越来越懂事,逐渐将这些规矩类的语言内化,所以现代育儿观说,爱也是一种能力。多和你的孩子说话吧,一切发展从语言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