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51今日阅读:113今日分享:31

青少儿播音主持 诵读经典,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每逢播音主持班的教室里传来学生们阵阵的诵读声时,我都倍感欣慰。作为他们的专业老师,在教授他们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也不断地摸索总结着经验,收获着一路花香。 播音教学相对于其它学科的教学,要更加讲求方式方法。最初接触播音教学时,为了摸清孩子们的普通话功底,我采用了集体和个人诵读赛的形式去教学,可结果却不尽理想。集体诵读,声音参差不齐,语调犹如寺庙里的和尚念经;个人朗读,有的人声音如蚊子般嗡嗡,有个孩子竟用方言给我们演绎了古典诗词,不禁让人大跌眼镜。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望着班上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我感到了肩头的责任重大。为了让孩子们尽快上路,我调整了教学方式,结合学情,探索出一套独特的诗词朗诵教学模式。
方法/步骤

一、课前互动,激励信心。 我认为课前三分钟的互动很有必要。“参与就有快乐 ,自信就能成功。”每当上课前,我总要让孩子们诵读这句响亮的口号,孩子们不仅要这样说,也要这样做。这样一来,课堂上,孩子们就更愿意频频地举起小手,更愿意响亮地发言了。这样的课前自信心教育方式还有很多:有时,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古典音乐,在课前播放,让学生去提前感受,以便在课上作为伴奏去达到更好的朗诵效果;每节课前,进行课前互动小游戏“回音壁”,让学生们轮流为大家展示上节课学习内容,这样,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锻炼,也能看到彼此的不足;此外,还可以适时地让孩子们举起大拇指坚定地告诉自己:“我很棒!”或者对着同桌,真诚地告诉他:“我真的很棒!”再就是大声地告诉老师:“我真的真的很棒!”有了这样的课前互动,久而久之,自信的种子就会萌芽,最终开花结果。 二、引入情境,激趣导入 有了课前的热身,孩子们都已热情饱满地投入到新课中,当然,学习新课的激趣也必不可少。有时我们可以以一个谜语的形式入课,比如在教学《古朗月行》时,就可以先出一道月亮的谜语;有时我们可以以一首饱含深情的歌曲入课,比如在教学《游子吟》时,就可以以一首《儿行千里母担忧》导入;有时则可以借助插图入课,比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可以让孩子们观察图画,想象图上都有谁,他们可能在交谈什么,以此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并为理解诗句做了铺垫;有时还能联系生活实际入课,比如在教学《相思》时,先问大家吃过红豆没有,红豆还有一个别名,叫相思豆,说到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这样很快就激起了大家的兴趣。  三、着眼全诗,感知诗意 在播音专业的诗歌部分教学中,每首诗都应先给学生们一个完整的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节奏。这时就可以从示读领读入手,作为教师,我们在示读时认真、有感情、有节奏,有美感,那么学生们就会亦然。所以我们播音专业的老师,就要苦练朗读基本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情感,以便把它感染给学生们,这也是教师的感染力。如读《咏鹅》的“鹅鹅鹅”时,三个鹅字的声高是不一样的,应该是由远及近,由低到高,缓慢读之。在读《游子吟》时,前四句是缓慢深情,再现母亲关爱儿子的场景,后两句变得激昂,表达子女的感恩之情。 四、解读诗句,再现形象 这个环节是全诗诵读的重点。如何再现诗歌形象呢?有这样的几种方法:抓关键词,以想象再现形象。比如“慈母手中线”这句,抓住“慈”字,想象为什么叫母亲为慈母,她都为儿子做了什么,这样,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抓背景,了解弦外之音。如《秋夕》这首诗,了解了宫女的背景资料,就更深层次的感受到“银烛秋光冷画屏”的那份“冷”,不仅仅是天气,更是人心的寂寞和寒冷。抓画面对比,深入浅出。如在教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时,孩子们很难理解,我就将一张太阳照耀着小草和母亲抚摸着儿子的图画放在一起,让孩子们联想它们的关系,找出相似点,最后孩子们恍然大悟,就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又怎能报答得了母亲对自己的深厚恩情呢?情由境生,抽象的形象就直观化了。  五、书写诗歌,积累背诵 每节课最后,我都会留几分钟让孩子们工工整整地把本节课所学诗歌抄写在写字本上,告诉他们:“爱诗的孩子抄写诗歌姿势一定是标准的,书写一定是漂亮的。”或者让他们给诗歌配上图画。这样更便于他们去记忆,也锻炼了他们的书写能力。诵、写、背相结合,很容易提高学习的效率。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渐入佳境。胆小的学生声音响亮了,胆大的学生诵读更有感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诵读中,认识了大量的汉字,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养成了良好的读写习惯,提高了普通话水平和阅读能力。同样,教学相长,我这个原来只是对诵读有点小爱好的老师,也变得更加爱读书诵诗了,并积累了大量的古诗。如今家长们都夸孩子们专业知识增加了,接人待物懂得礼貌了,对待长辈更加孝顺了。我想这就是我们播音主持教师在教学途中收获的一路花香吧!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