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28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作为新生入学,他们的思想活跃且积极要求进步。在幼儿园他们对数学也有了模糊的概念,很多幼儿园也会教小朋友们简单的算术方法。这些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数学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概念。但也存在着个别学生课堂上小动作多同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现象。这些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况为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提供了指导。
方法/步骤
1

首先需要帮助引导学生学会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等其它形式的活动,帮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初步建立数学感觉以及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2

其次让孩子们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数字与计算知识有了较为清楚的概念,但同时他们对图形认识较少,甚至对平面和立体图形的区分不清。可以通过教室内的图形(比如桌子、尺子)让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再与文具盒里的立体图形(比如橡皮、笔盖)相比较,让学生们对图形有初步的认识。

3

接下来可以帮助孩子们对生活中的数学有所感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对“快与慢”、“远与近”、“高与低”、“轻与重”、“多与少”、“大与小”等比较信息能够有所了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情境的设置能使学生更感兴趣、更好的理解所讲内容。

4

最后可以把“应用题“的思维带入教学中,实际应用能够让学生在高度兴奋的状态下参与教学过程——模拟超市、模拟经营、模拟跳蚤市场,让学生参与到买卖之中,感受到应用数学的乐趣。学生可以做到认真、有顺序地观察,但在表达过程中就可以比较随意,毕竟有的同学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6

除了这些教学方法,我们还应该与学生家长经常建立联系、及时沟通,在孩子进入小学生角色之初,难免会有不适应。老师和家长应该相互配合帮助孩子顺利进入这个角色,但是由于老师工作繁忙也可以建立家长群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或者家长也可以通过一些网站参考其他家长、老师的经验,比如中小学教育网、知乎、知者社区等等。在帮助孩子们提高思维逻辑和数学能力的同时,也需要老师和家长注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END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