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413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

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提示:《关于古代诗歌鉴赏》是我校高中部语文教师张云老师整理编辑的一篇佳作,其中融入了自己数十年的教学心得,共分为四部分,即: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命题趋向;二、古代诗歌鉴赏的解题程序;三、古代诗歌鉴赏的具体内容;(四)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品的最后附有张老师的一篇《审查语病“十一看”》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命题趋向古代诗歌鉴赏的命题趋势大致为:1.从命题形式看,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点,1993——2001年在卷一中是以客观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2002年以来,在卷二中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的,分值原来的4分逐渐到6分、8分、11分。2.从鉴赏的范围上看,就全国卷而言,1995年宋词,1996年元曲,2000年宋词,2006年宋词,2007年宋词,2008年宋词,其余全是唐诗。由此可见,唐诗的触及率最高,其次是宋词宋诗,元曲及其他古代诗歌虽也都在考查之列,但考查可能性较小。3.从鉴赏的题材上看,一般以借景(或托物)抒情,且写作背景淡化的短篇作品为主,其鉴赏难度是一般考生能够读懂,但阅读起来又有区别层级的作品。4.从鉴赏的内容上看,它可以是对诗中关键字词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和表情达意的效果,也可以是对艺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概括分析,还可以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综合评价。5.从设题数量上看,一般只考查一首诗,对比分析的可能性极小;通常情况下是设两个小题,多角度,多侧面设题,即分别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中的两个角度设问。二、古代诗歌鉴赏的解题程序1.阅读试题,出处及注释等。试题是诗歌的“眼睛”,是全诗意境展示的总纲,抓住了它就等于抓住了鉴赏的关键。有的诗歌鉴赏题附有出处,提示阅读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关背景,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全诗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等。还有一些诗歌鉴赏题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其用意是以此事降低难度,帮助考生顺利地读懂全诗。因此,要认真阅读注释,扫除语言障碍,清除难点,提高阅读的有效果,做到大局在胸。2.从宏观上把握全诗。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理解该诗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或景、事)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主题),这样感情是通过怎样的形式(表达技巧)表达出来的。简言之,整体弄清该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如此就掌握了做题的主动权。3.读懂诗作的字面内容。我们阅读古典诗歌时,虽不要求字字讲明清楚,但必须读懂弄明关键词语的含义,理清句子结构的特点,诗歌与散文不同,它的语言要精炼概括很多,所以诗歌句中的省略,跳跃和语序倒置是常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时,有省略的能够补充出来,倒置的能够调整为正常语序,以便准确全面地理解句义。4.理解诗作的深层含义(《赤壁怀古》:“多情应”。在弄懂文字含义的基础上,再往下分析诗作的结构层次,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此基础上,再对诗作的思想内容作出准确的评价,文学鉴赏是一种高雅的文学再创作活动,所以我们必须站在作者的角度(不是站在今人的角度)去揣摸创作者的创作心理和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作品真实而不是歪曲的思想情感。5.针对试题某一方面的要求寻找根据。高考命题人肯定结合诗作的“某一点”命题这“一点”前后肯定有联系,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通过诗体、注释和诗中带有情绪色彩的词语,如:“孤”“愁”“冷”“霜”“雪”等词语来理解诗意。注意动词和形词的含义注意衬托物物象的理解。如“雁”“柳”“梅”“月”“灯”等。借助物象分析作者情感。如“归雁”表示思想之情,游子思念故乡;“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注意试题的暗示。我们借助试题本身的题干、选项,甚至其它问题的题干、选项,对能够理解的内容能进一步深入体会;对不能够理解的内容也能够清除障碍。因为试题及选项实际上是命题人分析理解的结果,这对于考生无疑有很大的引导作用,更有甚者是命题人为降低难度的有意暗示。所以认真阅试题,充分把握并利用其中提供的信息,不但可以防止因题未看清的失误,而且还可以帮助分析理解,甚至解答。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