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67今日阅读:172今日分享:19

HHHH山隧道施工方法简介

aa隧道为分离式和一般小净距组合式隧道,全长aaaam。隧道穿越地层为砂岩、泥岩护层,围岩差,主要为Ⅳ级和Ⅴ级围岩。采取双洞双向掘进施工,以右洞为先行洞。起止桩号:a80,长am,右线am,隧道进口洞门均为削竹式,出口洞门为端墙式。隧道内设置人行横洞15处,车行横洞9处,紧急停车带16处(左右洞各设置8处)。
工具/原料

手风钻、钢模台车、反铲、自卸汽车、混凝土、钢筋、工字钢

方法/步骤
1

施工测量根据设计图纸及监理工程师批复的复测资料进行洞口及洞身段施工测量。① 洞口测量根据隧道洞口的设计结构和洞口地形标高,详细计算洞口边仰坡开挖边线的坐标和各桩中心坐标。利用附合导线与以上计算坐标的相对关系,使用全站仪在地面上放出洞口边仰坡开挖轮廓线,十米桩中心坐标点位,以放出的坐标点为中心放出开挖边线桩,控制洞口边仰坡的开挖。② 洞身测量隧道洞身施工测量根据设计文件,精确计算出线路百米桩的坐标及结构的相关尺寸和标高,并按每10m编制出本隧道标高表。测量工程师利用洞内测量控制点,及时向开挖面传递中线和高程;用断面测量仪测设隧道开挖轮廓线、支护钢架架立前后和衬砌立模前后轮廓尺寸进行复核,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在洞内进行施工放样时配带气压标、温度计,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仪器进行气压、温度的修正。

2

洞口边仰坡坡顶开挖线外5m设置边坡截水沟(以设计图为准),按测量现场放样结果及交底记录,人工配合风镐开挖截水沟,模板采用3015组合钢模板,C20片石混凝土浇筑(片石含量不超过混凝土体积20%),Ф30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洞顶水沟按照设计图纸在洞顶回填施工至相应部位时进行施工。为C20混凝土排水沟,混凝土施工方法同上。边坡截水沟、洞顶排水沟顺适、通畅,与路基边沟相接或顺坡排出。

3

地表注浆范围:四面山隧道进口:仅四面山进口左洞地表进行注浆加固。注浆范围:横向,左线隧道轴线左侧12m起至右侧12m止;纵向,隧道仰坡开挖线以上40m。四面山隧道出口:四面山左右洞均需进行地表注浆加固。注浆范围:横向,左线隧道轴线左侧12m起至右侧12m止;注浆加固范围为左洞仰坡开挖线至其上20m范围,右洞仰坡开挖线至其上10m范围。加固深度,地表至基岩以下1m。

4

隧道开挖采取新奥法原理 “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根据四面山隧道地质情况及设计要求,隧道洞身采用锚喷构筑法施工、光面爆破开挖。洞身开挖根据围岩类别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开挖方式,洞身开挖根据围岩类别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开挖方式,根据设计图纸S5-2-8-2说明:“当采用台阶法、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等方法无法成洞的条件下,才采用CD法”。小净距隧道先行洞施工方案同分离式隧道,增加中部岩柱加固工序。为降低小净距隧道开挖爆破震动在成的相互影响,避免中岩墙受到多次扰动,先行洞与后续洞掌子面纵向距离控制在25~50m;在满足围岩稳定前提下,先行洞二衬落后于后行洞掌子面25m以上;后续洞的初期支护(落底成环后的)超过先行洞的二衬20m以上。

5

分离式隧道Ⅳ级围岩洞身采用台阶法开挖,每个循环控制在进尺1.2m以内,其施工顺序如下:(注:当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成洞困难时,可采用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发开挖):① 上断面开挖;② 上断面初期支护;③ 边墙马口跳槽开挖;④ 边墙初期支护;⑤仰拱开挖;⑥ 仰拱浇注;⑦ 拱墙浇注

6

隧道洞身深埋段Ⅳ、Ⅴ级围岩采用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当Ⅴ级围岩采用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成洞困难时,可采用CD 法开挖。Ⅳ级围岩开挖进尺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m 以内,Ⅴ级围岩开挖进尺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 m 以内。开挖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衬砌施作段一般滞后初期支护50~100 米。分离式隧道Ⅴ级围岩洞身采用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核心土面积不能小于全断面面积的50%,核心土面积不能小于全断面面积的50%,核心土距离开挖顶部不宜大于2m,核心土纵向长度不宜小于5m,开挖进尺宜为0.5~1m,其施工顺序如下:①环形上断面开挖;②上断面初期支护;③环形下断面开挖;④边墙初期支护;⑤核心土开挖;⑥仰拱浇注;⑦拱墙浇注

7

洞口浅埋加强段采用CD法施工,支护施工工序遵循“先超前支护,后开挖并及时初期支护;开挖由上而下,衬砌由下而上的原则,上下台阶距离2~5m,左右导坑距离10~20m,开挖循环进尺控制在1m。二次衬砌须跟进开挖。CD法开挖施工顺序如下:⑴ 左侧上导坑开挖与初期支护① 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完成后,开始导坑开挖。② 导坑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1~75px,安设拱部钢架,复喷至厚度,中隔墙一次喷够125px。⑵ 左侧下导坑开挖与初期支护③ 待上导坑施工长度完成5~10m后开始导坑开挖。④ 导坑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1~75px,安设边墙及仰拱钢架,复喷至厚度,中隔墙一次喷够125px。⑶ 右侧上导坑开挖与初期支护⑤ 待左侧下导坑开挖长度达到5m后,开始右侧上导坑开挖。⑥ 导坑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喷射1~75px,安设拱部钢架,复喷至厚度。⑷ 右侧下导坑开挖与初期支护⑦ 待上导坑施工长度完成5~10m后,开始导坑开挖。⑧ 导坑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1~3,安设边墙及仰拱钢架,封闭成环,复喷至设计厚度。⑨ 拆除中隔墙,浇注仰拱混凝土。⑩ 浇注拱墙混凝土。

8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隧道洞口内应设置加强衬砌段,其长度伸入洞内深埋段一般不宜小于10m”的规定,结合洞口地形、地质条件,隧道洞口浅埋段均设置了加强衬砌。洞口加强段的长度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浅埋段工程”条文说明,埋深小于2 倍隧道最大开挖洞跨段确定为洞口浅埋段。隧道洞口浅埋加强衬砌段采用喷、锚、网和工字钢作为施工临时支护,二次衬砌拱墙及仰拱采用模筑钢筋混凝土,Ⅴ级围岩施工辅助措施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分别为洞口第一环采用超前大管棚支护或超前小导管,大管棚支护长度根据各隧道口地质情况确定,其余部分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支护,Ⅳ级围岩施工铺助措施为超前小导管预支护,以确保洞口段稳固安全。洞口加强段二次衬砌应紧跟开挖施作。其支护参数详见初设支护表。

9

根据围岩开挖实际情况,结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确定孔位、孔深和倾角。如围岩情况变化,需调整孔位和间距时,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执行。锚杆、注浆材料进行规定的试验和检查,在确认其质量基础上使用。施工前要选择相同地质条件地点进行拉拔试验,从而确认可以获得足够的锚固力。锚杆原则上按设计图所示布置方式布设,锚杆孔确认所规定的孔数、位置、长度、方向及孔径。施工时在现场遇到局部节理、裂缝等情况而加以变更,长锚杆在靠近掌子面处无法垂直于隧道壁设置而变更布置方式,确认其与原定布置的作用相同。施工中注浆材料的计量、混合等要认真进行管理,并确认锚固材料沿锚杆全长填充饱满。锚杆长度在保证设计的锚固长度外计入工作长度。锚杆施作后采用闪光焊将锚杆接头焊接在钢筋网片上,使其与网片连接成一整体。

10

⑴所用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⑵防水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⑶防水混凝土粗集料尺寸不应超过规定值。⑷基底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⑸拱墙背后的空隙必须回填密实。⑴混凝土表面密实,每延米隧道面积中,蜂窝、麻面和气泡面积不超过0.5%,深度不得超过5mm, 超过10mm时要及时进行处理。⑵结构轮廓线条美观,混凝土颜色均匀一致。⑶施工缝平顺无错台,混凝土不得有裂缝。二衬钢模台车长一般12m,重80多吨,单价6000元,合计约50万。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