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932今日阅读:126今日分享:42

耳闻不如目见!?

“耳闻不如目见”一词出自汉代刘向的《说苑∙政理》,字面解释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不同,亲耳所听不如亲眼所见。可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亲眼看到的就是所谓的真实的和准确的吗?
工具/原料

喜爱生活的人们

方法/步骤
1

我们引用孔子与其弟子的一则故事:孔子有一次在带领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时,途径陈国时被当地人围困许久,一行人饥饿难耐,孔子也躺下来休息。这时,一位名叫颜回的弟子通过努力寻求到了一些粮食并马上开始为大家做饭。当饭的香味飘起,孔子睁开眼睛时看到了颜回抓起一把米饭送到嘴里。然后,孔子装作不知情,继续闭上眼睛休息。当大家开饭之时,颜回先将第一碗饭恭敬地送到孔子面前。这时孔子做起来说:“我刚才梦见了我的父亲,如果饭干净的话,就先祭奠一下他老人家吧。”颜回赶紧说:“不行,刚才烧饭时有灰尘落入,怕那些丢弃掉了可惜,我就把它们吃掉了。”孔子这时才发现自己当时看到的不是事情的真实情况,赶忙叫来其余的弟子们解释自己当时误会颜回的情形,并说:“我们大家平时最相信自己的眼睛,认为眼见为实,刚才的事实证明,我们亲眼所见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从这件事情上得到反思:认识一个人是不容易的。”

2

人类的感官与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相互作用,使得我们认识和了解事物。但是,单单凭借某一种或某些种途径得到的信息,不经过筛选和甄别,我们得到的所谓的理性判断就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也就是违背了事物本身的真实存在。所以,可以说“眼见未必为实”。在当今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融入我们生活的时候,学会“雾里看花”未免不是多了一种生活上的恬淡色彩。

注意事项

多彩的国学!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