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651今日阅读:84今日分享:32

人在投资理财中的非理性行为有哪些

本经验分享:人在投资理财中的非理性行为有哪些
工具/原料

笔记本

方法/步骤
1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判断能力过于自信。投资者趋向于认为别人的投资决策都是非理性的, 而自己的决定是理性的, 是在根据优势的信息基础上进行操作的,但事实并非如此。Daniel Kahnemn 认为:过度自信来源于投资者对概率事件的错误估计, 人们对于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产生过高的估计, 认为其总是可能发生的, 这也是各种博彩行为的心理依据;而对于中等偏高程度的概率性事件, 易产生过低的估计;但对于90 %以上的概率性事件, 则认为肯定会发生,这是过度自信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参加投资活动会让投资者产生一种控制错觉( Illusion of Control) , 控制错觉也是产生过度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

2

自我归因偏向(Biased Self-Attribution)投资者通常都是过于偏爱自己掌握的信息, 从而在判断股票价格时对自己掌握的信息做出过度反应。有偏的自我归因使投资者低估关于股票价值的公开信息, 特别是当公共信息与他们的个人信息相背时。当公共信息与投资者的个人信息相一致时, 投资者的信心增加; 但当公共信息与投资者的个人信息不一致时, 投资者信心的降低幅度较低。有偏的自我归因指导下的投资行为必然导致股票回报的短期连续性和长期的反转。

3

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期望理论的重要发现之一是人们在面对收益和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不对称性。Kahneman和Tversky的实验结论是:人们并非厌恶风险,当他们认为合适时,他们会选择赌上一把,但如果不是厌恶风险又是什么呢?他们认为,人们的动机总是要躲避损失,而不是那么厌恶不确定性,人们厌恶的是损失,损失总比收益更突出、感受更强烈。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感到损失宁他们产生更大的情绪影响。他们发现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应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期望理论认为,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在股票投资中,长期收益可能会周期性的被短期损失所打断,短视的投资者把股票市场视同赌场,过分强调潜在的短期损失。投资者不愿意承受这种短期损失的现象被称为“短视的损失厌恶”。这些投资者可能没有意识到,通货膨胀的长期影响可能会远远超过短期内股票的涨跌。如果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几十年的长期收入,他们可能拥有更多的权益资产,与赌场不同,投资于股权的长期回报预期是正值。由于短视的损失厌恶,人们在其长期资产的配置中可能过于保守。

4

代表性法则(Representativeness)代表性启发是指当个体进行判断时,将所得信息与头脑中已存在的类似某种原形的概念进行比较,当偏差较小时,个体便迅速判断该信息很可能代表该原型概念。代表性启发式使个体不必经过复杂的计算而对概率做出迅速的判断。然而这种判断方式却使个体忽视进行客观概率判断所需考虑的前提条件(如事件的独立性、先验概率及样本大小等),从而判断失误引发决策错误。

5

狭隘框景效应(Narrow Framing)又称情景依赖,是指决策者并不是孤立地知觉和记忆素材,他们是根据过去的经验,以及素材发生的背景,来解释新的信息的。在一种情形下,一个刺激物以一种方式被感知,而在另一种情形下,同样的刺激物,可能会产生非常不同的感知。因此,事物的表面形式也即是框架会影响人们对事物本质的看法;人们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所用的特殊的框架,这种由框架依赖导致的认知与判断的偏差即为框架偏差,它是指人们的判断与决策依赖于所面临的决策问题的形式,即尽管问题的本质相同但因形式不同也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决策。

6

理念坚守(Belief Perseverance)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的心理总是会存在着确认偏差,即一旦人们形成先验信念,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寻找有利于证实先验信念的各种证据,而无论事后的结果是先验信念正确与否。这在金融市场上,就会使投资者坚持错误的交易策略,导致金融产品定价偏差的持续存在,直到非常强有力的证据出现才能迫使其改变原有信念。

注意事项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如果本经验对您有帮助,请转发到您的微博,微信等帮助更多的人,谢谢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