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23今日阅读:19今日分享:20

经常拉肚子如何调理

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拉肚子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所谓好汉也架不住三泡稀。严重的腹泻可引起脱水和身体电解质紊乱,危及生命也绝不是危言耸听,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拉肚子原因

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情绪紧张、豆类食品、胰脏疾病、癌症、通便剂、制酸剂、咖啡因、寄生虫、结肠炎、病毒、病菌或其他微生物、喝了不干净的水、吃了变质的食物、食物或化学物质过敏等,均可能引起腹泻。

部分症状案例
1

酮症酸中毒:60岁的孙大爷,患有基础疾病,二型糖尿病,同时还有心律失常的毛病。他就诊前两天到菜市场买了加工的凉菜,吃了不少。可吃了凉菜后,当天晚上就出现腹泻(水样便),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晚上。但孙大爷觉得自己的肚子也不是很疼,又没有恶心、呕吐,应该不是什么大事儿。随后,他就去了附近的社区诊所,可医生也没给做啥检查,就开了一大堆抗感染的药。可经过治疗后,不仅一点作用没有,症状反而越来越重,还出现了发热、意识不清的情况。儿子一看孙大爷情况不妙,这才赶忙把他送到了省胸科医院急诊科,经医生检查出现了酮症酸中毒。

2

王伯上周六70大寿,一众亲朋到酒家为他庆祝。看到儿孙绕膝、朋友满座,王伯特别高兴,多吃了些佳肴美酒,结果半夜又吐又泄,到药箱翻出黄连素吃也没起作用,一晚上跑了五六趟厕所。第二天一早,老伴发现王伯左侧肢体无力、行走困难、说话吐字不清,赶紧叫“120”送他去医院急诊。检查发现,王伯是因腹泻脱水严重而致脑中风。

3

天气较热,刘奶奶吃了一小块西瓜,没想到腹痛腹泻再次加重到医院就诊。中医诊断为久泻导致脾气虚弱,医生说,因为脾气虚弱,刘奶奶一旦受凉受寒会加重腹泻。

4

婷婷和几个好姐妹在一起聚餐时,因为天气热,喝了很多冷饮,第二天腹部就开始出现阵发性疼痛,还有些恶心干呕、腹泻,且伴有高烧。接诊医生详细询问,并仔细检查后诊断为急性胃肠炎。

家庭治疗措施
1

多喝水 腹泻病人由于大量的排便,导致身体严重缺水和电解质紊乱,此时必须补充大量的水分,饮水量应达每日3000ml。

2

勿匆忙服药 除非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或者严重腹泻产生并发症,普通的腹泻并不需要服药治疗,它的症状一般不会超过48小时。所以,至少两天以内,勿用药物止住腹泻,因为腹泻是体内排除毒素的方式。当病人发生急性腹泻时,医生多不鼓励使用止泻剂,除非其他急需控制的情况。否则,让它排出可能比较有利,也能加速复原。

3

检查所用的药物 腹泻有时可能与你服用的药物有关,比如服用纡解胃灼热的制酸剂。制酸剂是最常引起腹泻的药物。为了避免与胃灼热相关的腹泻,建议使用仅含氢氧化铝的制酸剂。除了制酸剂,抗生素、奎尼丁、秋水仙素(抗痛风药)等药也可能引起腹泻。如果你怀疑这些药物或其他药物使你腹泻,应向你的医师询问。

4

顺其自然 许多人喜欢用果胶、嗜酸菌、角豆粉、大麦、香蕉、瑞土于酪及各式各样的奇特食物来治疗拉肚。这些东西能约束肠子,延缓其蠕动。但实际上,这只是延长问题来源待在体内的时间,你真正需要的是将引发拉肚的物质排出体外,最佳的方法仍是顺其自然地排掉。

5

远离厨房 拉肚期间不宜为家人作饭烧菜,应直到症状消除为止。如厕后要记得将手洗干净,以免传染病菌给他人。

饮食与营养疗法
1

每天喝3碗米汤,米汤有益于治疗腹泻。用3杯水加半杯糙米煮45分钟,过滤后,每天喝3碗。同时,吃米饭也可帮助粪便成形,并提供维生素B。

2

多注意补酶硒,酶与身体的许多系统合作,比如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酶能够帮助他们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调理肠胃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硒能够提高人体免疫机能,能防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能够保护肝脏,治疗心脏病,抗氧化,延缓衰老,参与糖尿病的治疗;能保护修复细胞,保护眼睛,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还能解毒,防毒,抗污染。很多食品都是含有硒的,比如大蒜,香菇,大虾等。

3

服用特恩兹酶硒咀嚼片,特恩兹酶硒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活性复合生物酶、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配方中加入了改善肠道机能的食品原料:酵母硒和低聚木糖。开始一天吃两粒,一周后每天一粒保持,直到情况好转,肠道功能恢复,晚间使用。千万勿与其他维生素或药物合用。

4

饮食清淡,腹泻期间应食用清淡的流质食物,如鸡汤或其他透明的液体。因为在腹泻期间,你的肠子需要充分地休息。当你确定鸡汤没问题后,可趁症状改善时,在饮食中逐渐加入米饭、酸乳(含有益菌)、生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5

拉肚子时,最需要避开的食物包括豆类、甘蓝菜等。一些水果类也是需要避开的,比如苹果、梨子、李子、燕麦、桃子、马铃薯等。避免喝碳酸饮料,这类饮料所含的气体可能使你的泻肚火上加油。

注意事项

在日常注意调理的同时也要多去留意自己的症状并对症下药。

推荐信息